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筚路蓝缕 砥砺前行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司法局高质量跨越发展纪实

2019-01-22 09:44:35    来源:中国网    访问: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如果要用一个字来解读2018年的淮安市淮安区司法局,最恰当的无疑是一个“变”字。一年来,笔者无时不感受到江苏淮安区司法局上下对“变则生”的执着,无时不感受到该局干部队伍身上对“变则兴”的追求。

思变带来质变,求变催生创优,2018年3月,央视“信仰与力量”以“说唱人生普法路”为题播出潘恒球义务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专题片;5月,淮城街道调委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10月,护航民企发展、“体验式”法治教育等做法经省司法厅综合整理上报后,得到司法部傅政华部长、熊选国副部长的批示,年内,该局人民调解、法治文化等工作4次获得省司法厅柳玉祥厅长等厅领导批示肯定。

成绩源于实干,荣誉源于创优,淮安区司法局用实践诠释自身对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理解。

转思路,寻出路

“变中求进,变中求新,变中突破,以问题为导向,在抓重点、抓关键、抓改革、抓基础上下功夫。”2018年3月,施淮中局长在司法行政工作目标签状会议上这样说道。

如何突破,“争先创优,服务大局,打造品牌,发挥优势,改革创新,务求实效。”该局班子坚定了变中求进、变中求新、变中突破的工作思路。

普法工作作为科学跨越发展目标体系中一项保障性指标,对淮安区在全市考核中的“位次”有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也是淮安区司法局服务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重点”和“关键”,由此切题,淮安区司法局将“变中突破”的靶标瞄向“七五”普法工作。

落地生根抓责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把履行职能、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过程变为生动有效的普法实践过程,解决“普什么、对谁普、怎么普、何时普、谁去普”的问题,使普法工作由软性职责成为硬性指标,具体执法方式变成具体普法方式。

精准发力抓关键。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抓好党委(组)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学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等制度的贯彻落实;针对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做到法律知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宪法晨读、法治主题班会、法治演讲征文、法律知识竞赛等法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文化浸润惠民生。建成淮安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媒体技术和高科技手段,打造青少年模拟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角色、接受法治熏陶的欢乐实践课堂。新建白马湖骏逸法治文化广场、施河崔河村法治文化广场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成立100余个乡村法律服务社,以“家门口”服务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进村入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8年9月,淮安区代表全市接受省“七五”普法中期考核验收,“基础工作有成效,特色工作有品牌,创新工作有影响。”省考核组给出这样的评价。

出经验,树品牌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做优、做强司法行政工作,没有拿得出的经验,就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面对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淮安区司法局的一班人在思考着。

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思想新举措,矛盾纠纷化解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有新举措、新作为。

学习“枫桥经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实现“矛盾不上交”。淮安区司法局立足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创新,利用喻文忠、张巨坤、马锦标、潘恒球等长期从事调解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社会群众信得过的优势,打造金牌“个人调解工作室”,在纠纷调解中注重强化道德、法律教育,引导群众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问题,2018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000多件。

把律师等专业法律服务资源纳入调解工作之中,建立接处分离、协同配合的矛盾纠纷警情调解处置“律警联调”新模式,在派出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针对劳资、债务、赔偿等派出所难以处理的矛盾纠纷,律师用专业法律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加快纠纷化解进程,从而避免了大量“民转刑”案件发生,自2017年11月以来,“警民联调”共调处各类纠纷415起,调解成功率79.3%。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淮安区司法局加大网上调解平台“民间调解”的推广应用,利用网络覆盖面广、网民人数众多的优势,对网民提出的一些矛盾纠纷进行受理,对网民遇到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从法理、情理、事理等多角度提出处理建议,帮助网民自行化解矛盾纠纷。对一些网民关注、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在调结后及时发布调解结果,开展以案说法,在解答网民问题的同时,宣传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案件调处普及法律知识。

有了经验,就有了影响,有了影响,也就有了关注。2018年,淮安区司法局的网上调解工作、用好“三种力量”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等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司法厅柳玉祥厅长、张武林副厅长等领导的批示肯定。

“有为才能有位,创新才能发展。”面对肯定,该局一班人始终保持清醒。

优载体,求效应

坚持项目引领,着力载体打造,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高质量科学跨越发展,是淮安区司法局在求变求新道路上始终遵循的基本策略。

“不走平常路”,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路,淮安区司法局的工作得以一次又一次地被聚焦。

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2018年,淮安区司法局“法律护航”活动着力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建立事前参谋、事中监控、事后补救的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完善法律顾问服务,参与民营企业重大决策法律论证,为项目投资管理当好法律参谋;建立律企结对服务机制,走进企业答疑会诊,发送“法律服务联系卡”、“法律服务咨询函”;建立法律服务综合团队,加强企业新型法律事务、疑难复杂法律事务的研究,提升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和涉法问题应对能力。

2018年11月,淮安区司法局与施河镇签订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战略合作协议,组建由律师组成的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深入施河镇民营企业,发放法治体检调查问卷,通过100项指标体检,梳理企业法治建设现状和法律需求,查找法律风险,开展“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政策宣讲,引导民营企业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是司法行政立足的根本,为提升服务高质量跨越发展“含金量”,2018年,淮安区司法局新招频出,赢得了无数喝彩。

建立多维度、立体化、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标准化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前台集中受理,多个窗口服务,后台分流指派,一揽子解决问题”实战化综合性平台。指导镇、街道中心强化服务指引、资源整合功能,前店后厂,实现窗口前台接待,后台深度服务,对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服务充分发挥“摆渡”功能,实现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

服务脱贫攻坚,开展法律扶贫专项活动,做好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和经济薄弱村的法律扶贫工作,完成20964户贫困户、55691名贫困人口的基本权益体检工作,办结贫困人口法律需求案件692件,办结率80%,完成28个已完工扶贫开发项目法律体检。

深度融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主题活动,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法润民生”微信群推送与绿色、环保主题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线解答群众提出的与生态文明有关的日常生活问题。

与光大等多家银行签订了公证服务协议,构建公证服务金融风险防控联动机制,加强金融债权风险点的预警研判,通过证前审核、主体资格审查以及贷后回访等,完备法律手续,完善合同条款,加强赋强公证在金融债权风险防控中的运用。

针对淮安区律师资源不足瓶颈,实施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工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提供线上资源集聚和线下即时服务一体运行的自助服务系统,开展在线电话视频咨询、在线法律事务办理、在线服务预约登记等互联网法律服务。

“我们将以项目为引领,突出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档升级,突出针对性,推动基层工作协调发展、突出基础性,充分激活司法行政发展活力,实施‘法律护航’提升行动、法律扶贫升级行动、人民调解提质增效工程、‘法护人生’专项行动、特殊人群‘阳光回归’帮扶行动等一批新优项目……”面对笔者,施淮中局长将新一年的创新创优工作设想娓娓道来。

求变,意味着打破常规,求新,意味着不拘一格,求优,意味着不同寻常,正是因为淮安区司法局全体人员开阔的思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骄人业绩,这也正是淮安区司法局2018年工作“变中求进,变中求新,变中突破”的答案。

(淮安市淮安区司法局  许滨淮)

[责任编辑:陈梦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