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花开新生活 脱贫展新颜——湘潭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结硕果

2019-11-25 14:45:4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易地扶贫搬迁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以来,湘潭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按照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发展与生态共赢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群众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实现了搬迁户稳定脱贫增收。目前,全县易地搬迁入住率、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拆旧及复垦率、后续帮扶措施覆盖率、脱贫率均已实现100%。
 

精准施策润民心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湘潭县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及分管副县长为召集人,以湘潭县发展和改革局为牵头单位的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结合湘潭县实际,制定出《湘潭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
       在实施中,湘潭县严格控制宅基地和安置住房面积,同步配套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搬迁对象生产生活基本需要,不搞政府大包大揽,实行按搬迁户人口等因素差异化的补助政策,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鼓励实施集中安置的搬迁方式。
       同时,健全工作机制,将搬迁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村,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一年一考核,确保全县易地扶贫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广泛发动,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支持扶贫搬迁工作。特别是对扶贫搬迁对象在做好政策宣传解读争取做到应搬尽搬,不漏一人一户。在规定的时间内与搬迁对象签好约,强力推进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
       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到群众的土地调整、户籍、子女入学、税费减免、恢复生产、迁入地行政设置、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问题,切实保障好搬迁群众的生存利益,湘潭县依据上级的相关配套政策,使搬迁群众拥有永久居住权、子女有学上,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权利,确保搬得出、稳得住。
       为切实扶持好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湘潭县坚持科技引路,抓好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工作,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搬迁群众转变观念。同时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群众能谋生、能脱贫、能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特别是把畜牧业和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作为山区搬迁群众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乡村流通服务业,鼓励和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大力培养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化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
       搬迁群众既是扶持对象,更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主体,湘潭县在多形式、多手段深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就搬迁工程和项目建设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直接受益工程建设,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使群众既感受劳动所得,又珍惜劳动所获,更体验到党的政策所惠。真正实现政府帮扶、群众参与、自建家园,确保易地搬迁工程项目发挥成效,达到了群众自力更生建设新家园目标。全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项目于2017年元月全部建设完成,并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散安置项目于2017年底全部建设完成。
       至目前,湘潭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均按照省“五通、四化、三有”的建设标准建设,在满足搬迁户基本通路、用水、用电等需求的同时,对住房建设、群众文化、就医就学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贫困户就医和就学方面。一是签约家庭医生,易地搬迁户都签约了家庭医生,让医生定期主动上门服务;二是完善医疗保障,给搬迁户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和扶贫特惠保双重保障;三是对有就学儿童的搬迁户进行教育帮扶。易地扶贫搬迁户均已实现就医就学政策全覆盖,全面的保障了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生活需求。现在,全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均严格按照政策,搬迁一户、拆旧一户、复垦复绿一户,且原宅基地与土地增减挂钩,同时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着力抓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便民利民服务等。在歇马集中安置区记者看到,由歇马村委会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的安置区内设有健身娱乐等配套设施,便民超市、幼儿园、小学等距离安置区300米以内,并设有配套设施示意图,方便和丰富了搬迁户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搬迁群众在集中安置区中享有城里小区同等配套公共服务,从中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
       搬迁户实现从破败不堪的旧房到崭新明亮的新房;从泥泞的小路到硬化的水泥路;从没钱看病上学到享受高额报销和就学补助;从捉襟见肘的贫困生活到欢声笑语的幸福生活,搬迁户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系列保障谋长远

       易地搬迁并非脱贫致富的“万能灵药”。易地搬迁只是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相对于脱掉贫困的“帽子”这一根本目的,只是扬汤止沸。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需要有釜底抽薪式的配套脱贫举措。湘潭县以后续产业为支撑,通过扶持后续产业,改变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输血型”扶贫方式,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大力支持贫困群众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培育发展适合当地的后续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让易地搬迁群众彻底“搬掉”穷根。
       为此,湘潭县加大后扶力度,确保脱贫效果。
       石鼓镇集中安置区采取委托帮扶和送扶贫车间进安置区相结合,根据搬迁户个人意愿、有无劳动力等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委托湘潭县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建设一个蜜蜂养殖扶贫基地,参与项目的搬迁户与合作社签订收益合同,合作社确保搬迁户家庭人均增收蜂产品1000元以上,并免费享受技术培训,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搬迁户参与养蜂基地建设或养蜂可以另外获得劳动报酬。石鼓镇依托传统产业优势,送扶贫车间进集中安置区,让搬迁户在家制作油纸伞伞骨,人均日工资可实现40至100元不等。分散安置户项目:县联席办按照3000元-6000元/人安排易地搬迁结余资金到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分散安置户家庭实际情况,按照“一户一策”帮助搬迁户发展后续产业
       扶贫先扶志,扶贫重扶智。在推进易地搬迁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扶贫移民后续的帮扶力度,全力促进就业创业。湘潭县以宣传扶贫政策为切入点,积极引导搬迁户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通过劳动就业增加收入,对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摸底,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对接,一对一宣传就业扶贫政策,使广大搬迁户在感受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提高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并以开展就业培训为突破点,提高搬迁户的劳动技能,让搬迁户拥有一技之长。同时拓宽就业渠道,以“春风行动”为契机送岗位下乡,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同时对已实现就业的搬迁劳动力给予200-4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和一次性补贴。
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实现就业、产业帮扶全覆盖。石鼓镇的油纸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元时代已经开始生产,清代300多年间,生产更是鼎盛,油纸伞制作成为石鼓镇的主导产业,向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搬迁户进行技能培训和产业对接,组织搬迁户制作油纸伞骨架,再由公司进行回收,既解决了贫困户就业又促进了传统油纸伞技艺的发展。工艺精湛、小巧玲珑的花伞,给湘潭县的扶贫产业增添了姹紫嫣红的无限魅力。
  

幸福生活美如画

       当记者来到湘潭县石鼓镇贫搬迁安置区,看到一个身高不到1米4的年轻小伙子,一边在做油纸伞,一边在唱歌,歌声中洋溢着幸福。他叫周熙安,是石鼓镇安乐村村民。说起,周熙安如今的幸福生活,其实离不开近年来湘潭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开展。正是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别看周熙安,像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但其实他的实际年龄是30岁。因从小患有侏儒症,加上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至今未婚的周熙安一个人撑起一个家,为了生存,他从小选择以制作油纸伞。周熙安说,除了做伞,早几年,他还养过羊业,但苦于没有技术,最终以失败告终。去年,在镇上扶贫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他来到了一家油纸伞手工作坊上班,一个月能赚到将近600元,可周熙安内心并不 满足。在下班之余,他还学会了养蜂,这也为他带来了一笔收入。去年,周熙安搬进了新家,买了电视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重要战场,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对于基层政府来说,让贫困村民从穷窝里搬出來不易,更难的问题是如何留得住、能致富。针对这些问题,湘潭县大力推进易地搬迁户帮扶工作。
田书琳也是这次集中安置搬迁户之一,她说以前在老家除了种田,赚不到其他额外的收入。现在搬到新家后,不但不影响自己种田,而且,政府还帮她与湘潭县彭老倌养蜂合作社取得联系,免费赠送蜂群蜂箱,并一对一传授相应的养蜂技术,以解决她技术方面的后顾之忧。从养蜂到现在才几月,就有收益了。
       其实,石鼓镇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除了集中安置这20户贫困户,还分散安置了9个村的18户58人。这18户都是在本村自留土地上建房,然后镇政府按国家政策给予补贴,七家坪村的赵云生就是这次安置中的获益者之一。赵云生说,现在除了住房焕然一新,自己还添置了新摩托车,平时可以拉客赚钱,而且,他也接受了“彭老倌”养蜂技术的培训,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蜂群就为他创造了一笔效益。
在湘潭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过上幸福生活的例子不胜枚举。
       年过70的齐炎兴老人,家住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家有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大女儿身患残疾,小女婿因病早逝,齐老与老伴相依为命,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原来家里住的老房子破旧不堪,位置偏僻,中路铺镇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给齐炎兴老人量身定制了“脱贫方案”,通过实地察看、交流,为齐炎兴老人争取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考虑到老两口年老,为方便女儿照顾,将新建地选在了他小女儿家旁。房子的问题解决后,“脱贫方案”的下一步就是解决老人的收入问题。搬进新居后不久,湘潭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镇扶贫办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免费为老人送去了产蛋鸡和饲料、玉米,并提供生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通过自身努力,每年养鸡、产蛋收入达15000元以上,加上其他种养和政策性补贴,达到了稳定脱贫。从贫困户到有收入、住新房,齐炎兴与老伴这两年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老逢人就讲:“现在条件好,原先凑合着过日子,现在我真的想多活十年、二十年。”
       在石鼓镇兴旺村,提起陈太端这个名字,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之前,他是我们村上的贫困户,目前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还带动了附近不少村民增收,很了不起。”56岁的陈太端,家住石鼓镇兴旺村,因儿时患小儿麻痹症致残,行动不便,是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对象之一,2016年通过申报易地扶贫搬迁,新建了一幢楼房,陈太端和相依为命的老母亲从大山脚下搬进了新居。搬迁后的陈太端在新居办了一个加工油纸伞骨架的家庭作坊,专为成品油纸伞加工伞骨。现在,陈太端各项年收入达十万元以上,易地搬迁后陈太端日子越过越红火。
       刚来到湘潭县射埠镇继述桥村湾塘组,记者听到从水泥村道旁边的一栋新建的平房里传出一曲悠扬婉转的二胡独奏《浏阳河》,让人精神一振。这里是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谭述兵的家。今年70岁的谭述兵老人是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45岁才与有轻度弱智的妻子结婚,两人没有儿女,之前一直住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里,交通极为不便,因为房屋年久失修、出现屋顶漏水、墙体开裂,成了危房,搬进新家是他平生的夙愿,然而家里的收入微薄,仅能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开支。2017年,村镇为谭述兵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建房,一家人搬到了村道路旁。看着新建的砖瓦房,再想想住了40多年的危房,谭述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新房建好后,谭述兵将老宅地基栽上了板栗树,种上了油茶,目前一年能有八九千元的收入,通过“挪穷窝”搬新家,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后续产业帮扶真正实现稳定脱贫。
       这些只是湘潭县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个案之一。近年来,该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原则,积极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搬迁过程中,贫困户们的思想观念、生活生产方式、由贫到富正在悄然转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湘潭县的易地扶贫搬迁计划能早日实现,搬迁户们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赵爱彬 颜清华)


[责任编辑:李慧芳]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