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娄底非遗》:古老梅山的文化光芒

2021-01-06 16:45:54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近几个月,我应邀参加《娄底非遗》的文字组稿与编辑,让自己对真实的“梅山文化”有了由浅入深的了解。多少次地,在我的梦里,总萦绕着“湘中娄底”的身影,它小巧玲珑而又珠围翠绕,可谓为笼万千气象于怀中。因一座“梅山”的顶天立地,使这里处处有传奇,遍地是鬼斧神工。这倒影于梦境的梅山啊,跨过了战国的动荡,惯看了秋月的春风,在宋元明清的词曲小说中不息地流淌。

由政协娄底市委员会主编、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总撰的《娄底非遗》,其实是一部关于神灵的、历史的、情感的、技艺的大书。作为区域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公元1072年梅王苏甘接受章惇招安,梅山蛮区从此被“王化”,汉人从江西迅疾迁入而彻底改变了“旧不与中国通”的格局,并影响着区域文化的传播方向。让“传说”不断呼唤着史诗性和民俗化的文化创造。

“新化山歌”的出现,使男女传情有了“桥梁”和“纽带”。把“浪漫”对象意象化,以曲调的悠扬、想象和穿透力,从回望大山、抚摸峰峦到走出沟壑,歌声以高亢的嘹亮之音表现出对生活、爱情和未来的感怀与向往。

“梅山傩戏”不是简单地“神”崇拜,而是以群体视角、以悲悯的眼光看待“辟邪”。在梅山人眼里,即使英雄亦都“靠天吃饭”,需要华丽的光环,造就传奇的历史,披上权力的战袍,祈祝吉祥如意。其实。神和常人相通,在辉煌、荣耀的背后有痛苦、寂寞和迷茫,柔软鲜嫩的手心翻过来就是青筋暴凸的手背。

“梅山武术”以“拳打脚踢”的方式还原历史。其“攻”“防”“击”在搏斗中拥有不同的立场与力量,但在武朮家那里却皆可通用。看着梅山武术的一招一式,仿佛穿越在熊峰之巅,鸟瞰梅山大地。透过雾霭看见山峰簇拥,碧水缭绕,森林匝密,峡谷幽深,不禁低吟起李白的诗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作为新化人,在我的词典里,常用词有“飞禽走兽”“群山奔涌”,出行的路总是“左拐右拐”,“珠梅抬故事”的风景让人连呼大饱眼福。“枫坪傩狮舞”,让人感觉身在“峡谷侧畔”,“涟源湘剧”似乎有点“沉浮深壑”,“花鼓戏”唱腔“时隐时现”,“木偶戏”背后的山水尽头,往往能“柳暗花明”,“永丰辣酱”虽逢“秋雨绵绵”,但“隔窗”便有万物葳蕤。

《娄底非遗》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大类,共入编56个非遗项目,近20万字,62名传承人。每一项目均以“历史渊源”开始,把非遗人物置于历史大背景下。在那楚天汉风里,“梅山棕编”已不是高不可攀的月光岩,被安置在“松山水酒”的独特里”,“新化竹仔戏”可以宽恕“白溪豆腐”,“扶王传说”亦可“原谅”文字,“陶澍油榨才华”的山岚,不知“梅山拳”有多遒劲?“双峰民间剪纸”有多美?“干龙船”有多地道?

在“溪砚”里的墨汁不干,可留下“湘中剪纸”好名声,即使“烙画”变成艺术,也会被“富田桥游浆豆腐”删繁就简。而要让人坚信“紫鹊界傩狮”,使之在历史的“纸扎神像”关头,下出“走马街农民书画”这步好棋,历史会记住捉猫公、舞春牛、长沙花鼓戏等妙趣横生,犹如“药王三祭礼仪”那样更具仪式感。

其实,《娄底非遗》是一首有哲思和情怀的史诗性长词。对历史的辉煌与人物的个性,进中南海的荣耀与灵性的高华,生命的坚韧和心智的律动,撰稿者、主编、副主编及校稿者,均有着独到的思考,其负责精神则体现在对崇高与渺小、伟大与卑微、逗号与句号的平等以及认真立场与包容心态。

一句话,《娄底非遗》有着“化石”般质地的思想和“老酒”一样醇香的语言。灿然着古老梅山的文化光芒! (作者:杨建长)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