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京广两地作家热议“老城市新活力”

2019-10-21 16:59:11    来源:北京日报    访问:    

上周六,作为第四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之一,“十月文学城市对话”活动——“老城市新活力·北京对话广州”在十月文学院举行,这是两座历史文化名城首度组织举行城市之间文学对话。叶广芩、刘庆邦、宁肯、张柠、张梅、鲍十、葛亮、付秀莹、石一枫、蒲荔子、王威廉等来自北京和以广州为文化中心地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著名作家相聚一堂。

作家叶广芩分享了自己对广州文化和城市气质的印象。“我最初接触广州文化缘于《三家巷》这部小说,作品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北京的气韵,似乎在很南很南的地方流淌。它的大气,读起来荡气回肠,那种感觉跟我读北京胡同的作品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广州与北京这两座城市的文学特质,更让作家们着迷。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说,广州不仅拥有《花城》《广州文艺》等重量级刊物,也培养出很多知名作家,是中国的文学重镇。他认为,北京和广州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而广州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为作家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张梅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她认为,一座城市的稳定性对文学创作是有影响的,文学的沉淀是必要的,不能眼花缭乱。她还提到广州文坛的一种普遍现象,即许多活跃在广东的作家都不是广州本土人,描写广州的作品也不是在广州创作的,这种现象或许也是“老城市新活力”的一种体现。

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宁肯着重谈到了“文学与城市”的关系。他谈及,无论多么老的城市,在文学表达层面都会有新的东西,因为文学要追求新的可能、新的认识、新的反思。同时,新城市也同样被这个地域老的传统和历史所影响,这也是文学创作必须要面对的。青年作家葛亮在对谈中讲到,北方的文化是叶落归根、安土重迁的,有很多所谓“土象”的东西,南方文化更加偏“水象”。他在阅读北京作家的作品时,可以体会到生活经验的相互撞击但又存在着相互融合与认同。在他看来,正是南北之间文学的“撞击感与融合感”,使得中国文学更加完整。(路艳霞)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