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企业再掀上市潮
小米、美团、猎聘、映客、同程艺龙、51信用卡、宝宝树、找钢网……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上市浪潮。除了一些老牌企业,刚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也在摩拳擦掌。面对这样的趋势,有人形容“它们不是已经上市,就是在赴美或赴港IPO的路上”,并称这种趋势为国内互联网企业有史以来的第三次“上市潮”。
新电商成上市主力军
这股浪潮今年初春开始涌动。4月,猎聘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成为内地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在线招聘类企业;5月11日,虎牙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6月25日,美团点评在港交所公布IPO招股书;6月27日,二手车电商平台优信集团宣布在纳斯达克上市;同样在6月27日,映客在香港举办投资者路演会,宣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计划……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企业上市的名单越来越长,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
最新也颇让市场吃惊的一例,是社交电商拼多多突然宣布上市的计划。据称,其在6月29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书。
而就在下周,小米集团将正式挂牌港交所。除此之外,像蚂蚁金服、腾讯音乐、斗鱼、快手等也出现了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筹备上市的传闻。
如果细数互联网公司的上市热潮,此前一共有两个阶段。大概在2000年到2005年前后,百度、腾讯、搜狐、网易等领军互联网企业纷纷上市,而在2014年,阿里、京东等电商也前后上市。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主任曹磊看来,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三次上市潮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小米、美团点评、拼多多等为代表的“新电商”,成为引领这股上市热潮的主力军。
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电商”时代正在开启。
抢钱过冬或是主因
和前两次相比,第三次浪潮中的弄潮儿显得又多又密。用“挤破头皮也要上市”来形容互联网企业现在对上市的热情,并不算夸张。
至于背后原因,市场最容易联想到的两个字就是“圈钱”。目前也确实存在着“新一轮资本寒冬”的说法——与前几年相比,如今互联网企业获得融资不再容易;只有通过上市才能借助资本的力量熬下去。天星资本合伙人秦源认为,扎堆儿上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都很缺钱,融资环境已大不如前,“以前看不到等待IPO的理由,现在就更不能等”。
据不完全统计,成立不到3年就递交招股书启动IPO的拼多多或将成为电商行业有史以来最快启动上市的一家企业。它为何如此心急,引发了市场的重重猜测。曹磊认为,拼多多目前有着非常充沛的现金流,选择此时启动IPO,背后应该是资本在起推动作用。而这也意味着,投资机构有着很迫切的退出意图。
但对此,也有分析师持有不同观点。“并不是说今年这么着急,而是每年都这么着急。”互联网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说,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是在亏损中运行的,这就需要持续不断地融资。“企业上市主要是因为自己缺钱,银行不好贷款,所以要上市融资,这跟以往并没有区别。”他说。
从企业选择上市地点来说,港股市场颇受欢迎。今年港股改革“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更加宽松的上市环境也可能点燃了企业加快上市的热情。经济专栏作家宋清辉认为,一般来讲,这些赴港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有不少采取了“AB股”的架构,以此保证创始团队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这也是出现中国互联网公司赴港潮现象的原因,与港交所允许采取‘AB股’架构的企业在香港上市有关。”他说。
破发隐忧戳破估值泡沫
6月29日,猎聘上市首日,开盘价31.6港元,较33港元的发行价下跌4.2%。直到昨天收盘,猎聘股价仍在破发。上月汇付天下上市首日,开盘报6.98港元,较7.5港元的发行价下跌7%,当日收报6.62港元,跌幅达11.73%。
新股破发并非个案,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破发率高达70%。
新股屡屡“流血”上市,业内人士认为,破发主要是因为来自内地的IPO企业让港股供给激增、导致港股市场极度承压所致,这势必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
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估值虚高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新股大面积破发,正在戳破这样的估值泡沫。就在最近,小米集团将发行价锁定在每股17港元,即定价区间的最低价。按照这一发行价计算,小米的估值大约为539亿美元。与此前市场热炒的700亿美元至千亿美元之间估值相比,显然大幅缩水。
小米选择了17港元的发行价,应该说是无奈之举,但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破发风险。即便如此,国金证券分析师唐川并不看好小米股价走势,尽管是“米粉儿”,他仍给出了“减持”评级——12个月的目标价为16港元。有说法认为,小米的定价、估值以及未来二级市场的走势,也许能为扎堆儿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