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新疆阿勒泰地区:党建文化汇聚“红色力量”

2018-04-02 18:11:19    来源:人民网    访问:    

原标题:党建文化汇聚“红色力量”

“‘龙珠山地道’修建于1969年,是位于吉木乃县境内的186团男女老少齐动员修筑的。如今,已是阿勒泰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边境红色旅游资源景点……”随着讲解员的介绍,一条蜿蜒盘旋的地道缓缓展现,给党员干部带来的不止是赞叹,更是心灵的震撼!

阿勒泰地区革命烈士陵园、可可托海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福海县毛主席像章博物馆、青河县“红色书屋”、吉木乃县“界碑”……如今,遍布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个个红色文化资源已然成为一个个党建品牌,维护着民族团结、兵地团结、军地团结,汇聚起强大的“红色力量”,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巩固了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

一县一特色

设置“红色地标”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根据不同县市、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党建工作的特点,指导8个县(市、景区)结合各自实际,培育特色鲜明、认知度高、具有影响力的基层党建品牌,实现了“一县一特色”。

说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令阿勒泰地区党员群众印象最深刻的,是1995年被自治区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阿勒泰地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主要包括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吊唁平台、烈士纪念馆、综合管理层、陵园绿地等基础设施。每年清明前夕,全地区各级部门(单位)党委(党组)自发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各族干部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增强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除此之外,还有可可托海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打造了地质陈列馆、三号矿脉、“八七”选厂、地下水电站等现场教学点;布尔津县委党校党史图片教育室,2016年10月成为地区唯一一家县级全景介绍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县级党史图片教育室……

一个个扎根在各县(市、景区)的特色品牌,犹如一个个“红色地标”,错落有致地散布在阿勒泰各处。

党性教育

提升“红色活力”

喀纳斯景区驻地部队紧紧以军地党建共建为抓手,与7个边境村形成了组织联动、阵地联建、活动联办、战线联防的边境党组织联建机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党建活界碑”。

位于中哈边界地带,东临喀拉苏河,西临阿克哈巴河,南望额尔齐斯河,有一个北湾边防连连史馆,走进连史馆,“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几个大字赫然镶嵌在正前方,这是北湾边防连的“连魂”。

“我是1962年边防战士,连队官兵秉承‘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在党旗的引领下,守着边关,守着军垦人的红色家园。”已退休的老党员张金富这样说道。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充分挖掘本地历史资源,坚持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全面提升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志愿服务

打造“红色品牌”

亮明身份,无疑是提醒党员不忘初心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在全地区各县(市、景区),总能看到一群头戴小红帽或身穿红色马甲的党员志愿者穿梭于大街小巷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的这一制度定格的一组组镜头,早已成为“金山银水”这座边城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伴随着一个个“红色品牌”的培育树立,阿勒泰地区通过开展“佩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党员示范岗”“党员亮承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党员的身份意识,越来越多的基层党员主动亮身份,先锋模范作用愈发彰显。

阿勒泰地区按照“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依托口岸、国门、边民、夫妻哨所等,开展边境一线红色旅游,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国防教育。目前已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个、民族团结教育基地6个,国防教育基地8个,全地区3万余名党员干部到基地接受教育。多年来,全地区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合力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夯实了“稳边、固边、兴边”的组织基础,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书屋里的红色传承

“读报读出精彩人生,开卷开拓幸福生活。”这是一位老记者参观了青河县“红色书屋”后,题赠“40后”哈萨克族牧民、“红色书屋”主人恰力·阿布勒哈斯木的留言。1997年,在自家建起了“农家书屋”的恰力,免费向村民开放。2011年,青河县委、县政府扩建书屋,订购了各类报纸杂志传承红色文化。

恰力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收集到的书籍报刊都会保存起来。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他把党的声音传到牧民心上,被大伙誉为“红色历史传播者”。

历久弥新的像章

在福海县有一家毛主席像章博物馆,收藏着1320枚金光闪闪的像章。说起像章的收藏者,老党员刘文斌已离开了我们,但是“红色精神”永远在。32岁时,刘文斌购买了第一枚毛主席像章。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可他即使是饿肚子,也要把见到的毛主席像章买下来收藏。

每次参观者在展厅参观时,刘文斌都担任义务讲解员,向参观者解读每一枚像章的历史意义和收藏过程。“以前也看过很多有关党建的影视和资料,但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感同身受。”接受精神洗礼的党员干部如是说。(张新梅 胡玉萍)

 

[责任编辑:张飞]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