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赓续非遗工艺,传承非遗文化

2023-08-29 07:11:1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为铸牢文化之基,增强文化自信,引导青年学生了解非遗文化、走进历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更好地担起历史文化传承与宣扬的重任,通过非遗文化来讲述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之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非遗+”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7月3日至7月7日赴安徽省黄山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我们于7月3日上午出发,经过漫长的车程,到达黄山北站,随后我们团队乘坐大巴,在绵绵山脉中穿行,经历了山路十八弯后,终于到达了位于水墨宏村的客栈。

随后我们 “非遗+” 社会实践队抵达了第一站——云贤研学基地。云贤研学基地落地具体徽文化特色,加强书本知识和社会资源的深度结合,做到"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在体验式教育中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我们首先进行了徽墨描金的非遗手工学习,徽墨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特色,是中国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描金作为徽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在细致的勾勒下将徽墨的艺术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在胡开文讲师的教授下,学习到了徽墨的起源、特点及其制作工艺,欣赏徽墨独特制作技艺,最后在胡讲师的带领下,我们动手描一锭万载存真的珍藏墨宝。在描金过程中,我们要对墨锭上的图案和字,用颜料进行描画填彩,以增加墨锭外观的美感,待晾干后,才算真正完成一块徽墨的制作。午休过后,我们开始了非遗手工的第二项——瓦绘。在瓦上画画称之为“瓦绘”。瓦为我们遮风蔽雨,今天我们将将黑瓦赋予色彩,以瓦为纸,在黑瓦上进行创作。在最原始、最质朴的材质上进行绘画创作。既有传统元素与绿色环保理念,又有对未来筑梦的向往。我们“非遗+”团队在传统瓦片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画笔勾勒出对徽州的印象。

图为“非遗+”实践队队员在胡开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徽墨描金。通讯员 陈蕾 摄

来到古老的宏村,“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宏村的古老建筑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明清时期气息,沿着著名的 “百步云梯”石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感受到了宏村的古老和神秘。宏村周围有很多山丘和湖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我们游览了各个景点,如“明清古居”、“千牛万马”、“月沼飞荷”等,每一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我感受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村”的独特魅力。

再次走进云贤研学基地,进行非遗手工草木染和徽雕糕的学习。草木染技艺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继承。草木染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手工完成。我们在学习草木染过程中,不仅传承了这一手工艺的技艺和经验,还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及尊重。打徽雕糕的习俗,从明清开始,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出的‘噼啪…’声,是徽雕糕脱模的声音,做出来的糕呈黑色和灰白色,与徽派传统建筑中“粉墙黛瓦”的色彩一致,具有非常浓郁的徽州地方特色。

调研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徽州文化博物馆,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厚重感。眼前的历史文物以及资料简介足以让我感受到了徽州的灿烂历史文化。五颜六色的花瓶,玉色的小人……它们蕴含不同的徽州历史文化,我不由的赞叹到,古代徽州人民的智慧。古代的私塾场景让我印象最深。讲台上站着一个戴着眼镜,扎着长辫的先生。讲台上摆放着多本书籍。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男孩,双手放背后,头高昂着,像是在背书。后面的。几位同学正说着什么悄悄话。将古徽州私塾授课的场景活灵活现得展现出来。

图为“非遗+”实践队队员参观徽州文化博物馆展品“古观园”。通讯员 陈蕾 摄

此次“非遗+“黄山之行,让我从更多方面去认识到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当指尖与技艺相遇,每件器物,都有了温度。造物延续着工艺,融汇了巧思,赋予了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长于匠人指尖,再被世代传承,因而源远流长。在游览宏村时,我感受到了这座古城独特的历史韵味。在徽州文化博物馆内穿梭时,应接不暇的历史文物好像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印证着那些历史人物真正的存在过。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时,深刻感受到的是由心而来的敬佩之情,可以想象到这是经过多少岁月的打磨才创作出的,融合了作者的灵感、创意与熟练的技艺。我好像在追逐前人的脚步,好像同古人的生活痕迹重叠,看着和他们看过的一样的风景。(通讯员 陈蕾)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