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让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出“实干花”长出“为民果”

2023-10-30 16:54:1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基层作为“神经末梢”,更是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批主题教育指导意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第二批主题教育科学谋划好、精心组织好。

眼下,不少基层干部仍存在“虚无缥缈”的工作作风,把“三不信条”奉若圭臬,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关注群众呼声,不关爱群众生活。此次基层开展主题教育既是对基层干部的“初心”进行“淬炼”,也是对基层干部的“使命”进行“洗礼”,从而鞭策干部更好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因此,此次主题教育不是“紧箍咒”,而是基层工作的“时代照明灯”,让广大基层干部在新时代基层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开出“实干花”长出“为民果”。

学思想,用心用情涵养“魅力”。中央党校培训班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的确,理论学习是一剂“强心剂”,不仅让基层干部的心灵“去芜存菁”,还能武装思想强化信念。所以,基层干部要响鼓重锤锻造理论学习,这是共产党员最独特的“魅力所在”。当下,新农村发展前景可期,基层干部都是参与者、建设者,我们要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守好初心、用好初心。正如浙江鲁家村支部书记朱仁斌,固守一份初心,回村把“脏乱差”的农村蜕变为“出门皆风景,入眼是花园”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成让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的模式。因此,基层干部要强化理论学习,不怕基层工作的“面面俱到”,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深入基层,持之以恒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持久战”。

强党性,矢志不渝嵌入“心力”。曾几何时,一些基层干部解决农村问题方法粗暴、思路狭窄、不敢担责,这都是丢了使命、忘了初心的体现,与人们公仆的称号背道而驰。殊不知,基层干部是直面群众的“第一战线”,不能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深入群众身边调研,用心提高服务百姓的“温度”,在走访入户、乡村振兴上带着真情感去工作,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去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群众问题、激发群众动力。此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入“下半程”,没有“成熟模板”可以“照本宣科”,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主动承担挖掘乡村潜动力的责任,要多到农村走一走、多到村民家里坐一坐,在工作中用“体验官”的角色感悟百姓的喜怒哀乐,为群众遇到的困难析原因、出对策、想实招,这才用担当的职责,换一方民意,获一隅安宁。

重实践,坚持学习强化“能力”。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指出:“青年干部要努力锤炼实践能力,着力提升七种能力。”的确,过去的一些旧方法、土办法已无法解决新时代基层工作的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贯穿到实际工作,既要学习业务知识,也要读懂弄通悟透政策方针,通过以学促做、以做践学的方式,提升自身能力,化解本领恐慌的风险,纾解农村工作的难题。同时,基层干部在建设新农村的视野不能只窄化于本辖区抓农业、产业增收的“三农单线思维”,一方面可以多和兄弟乡镇举办“联谊会”,取长补短、相互交融,整合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发掘”“重新审视”乡村,依托新媒介推广当地经济、文化等社会价值,让农业产业与人文交流相得益彰。

建新功,真抓实干提高“脚力”。基层工作“众口难调”,大到建桥修渠的民生工程,小到柴米油盐的生活细节,要获取村民认同、支持、信任绝非易事。近年来,中央出台诸多惠农利民的政策旨在增强百姓的幸福感,但却因为传达不及时、有偏差等“后天失调”的因素无法在基层“遍地开花”,让好政策沦为“画饼”。故而,抓落实要求基层干部用“勤劳的脚”跑出“幸福的圆”,要学会说“土味话”,在下村入户时不能搞“教授式”的交流,而是要把村民能不能听懂、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贯彻作为衡量上级政策落实与否的“标尺”。再有,基层任务不能只是以迎检迎评、材料报表论英雄,也不能是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而是应该更注重工作实绩,这不是“唯结果论”,而是用群众的口碑、百姓的笑脸、村民的幸福作为检验工作落实的根本依据。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总之,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对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情怀,用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工作态度扎根人民、深入基层,用初心见真心,让真心聚民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担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使命,才能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目标,才能让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出“实干花”长出“为民果”。(作者:江琦)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