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进入政策红利期 商业航天产业迎来“风口”
科技日报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马爱平)“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纷纷提出低轨通信卫星计划,累计超过600颗;吉林、海南、深圳、珠海、四川、陕西等地方政府也纷纷提出卫星星座计划,基本以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应用为主,他们五年内规划发射卫星总数约300颗。”23日,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始人牛旼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迎来了“风口”。
日前,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发布了《2017—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
报告指出,从2017年下半年到2020年,随着政策持续释放利好,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制造及发射、卫星制造及卫星测控等领域,以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卫星运营机构发起的卫星星座计划,使卫星和火箭的需求大幅增加,这将出现严重的供给产能不足,带来大量航天制造业市场机会,涌现出更多的民营航天企业,同时引入更多的市场化资本。
“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国内先后涌现出多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经历了2016年的平稳发展后,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牛旼说。
报告指出,近3年,超过60家民营企业涉足商业航天产业,特别是以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领域为代表的产业链上游。
“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分布与当地的产业配套和人才基础息息相关,大多位于航天相关院所和高校。”牛旼说,同时,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普遍处于初创阶段,处于A轮及A轮之前阶段。
“卫星技术正在向产品化、产业化、商业化发展,未来政府、军方、商业三大用户中,商业航天用户将会占比70%以上,商业航天正在迅速崛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吴树范说。
“预计从2018年到2021年,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快车道,迎来爆发式增长。”牛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