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台湾山羌是一种鹿科动物

2024-03-10 10:21:2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台湾山羌(学名: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是偶蹄目、鹿科、麂属的哺乳纲动物。是小麂(山羌)的亚种之一。台湾的特有物种。外表有如中大型的纯褐色犬。是台湾鹿科动物中体型最娇小者。头体长约40-70厘米,尾长4.7-10厘米,体重约为6-7千克,最重可达12千克。雄羌上犬齿相当发达有如食肉动物。体背呈暗黄褐色,吻及额则为暗褐色,额内缘至角基内侧各有一黑色条纹;上胸及体侧为灰褐色。四肢的毛色为棕色,毛上杂有黑色。雄羌额头为黄色,具不分叉短角,每年会脱落重长。

生活在台湾岛中央山脉海拔500米以上的森林中。清晨、傍晚,以及夜晚时出来活动、觅食,行动十分灵活、敏捷。草食性动物,喜独居,雌羌约5个月性成熟,雄羌9个月才性成熟,怀孕期7-8个月,一胎一仔,全年均可繁殖。分布于台湾,遍及全岛,包括绿岛,垂直范围则可由海平面到海拔3,000米左右。

就物种演化的历史来看,一般相信,台湾山羌是在约一万年前(有可能更早)的冰河期结束之后,因为陆连的消失而与其分布于大陆南方的黄麂祖先隔离,并独立演化的。

在分类学上,山羌都被归类在偶蹄目的鹿科中,因此,“麂”的名称应较合理。在鹿科动物中,山羌和獐的体型都比较小,而獐以外的物种,头上都有成对且分岔的骨质角结构。不过,除了分布于冻原和温带地区,被人类利用来拉雪橇的驯鹿外,其他的鹿科动物都只有雄性个体才会长鹿角,也因此被当做是雄鹿重要的第二性征。事实上,这对犄角每年都会自动脱落,再重新长出,从角的型态特征来看,雄性山羌虽然角小,却是现生鹿中唯一又长角、又有尖锐而突出的上犬齿的动物,因为獐有犬齿但无角,而其他鹿种的上犬齿都已退化。

从化石证据来看,山羌似乎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鹿科动物,它们与400万年前的化石差异不大,并常被用来推测鹿科动物的祖先,或许是一种以上犬齿为武器的动物(像獐),而山羌则是鹿演化成以双角为攻击性武器的中间型物种。的确,从行为的观察中,也不难发现雄山羌打架时,多相互咬扯,甚至追咬对方,而不像梅花鹿或其他鹿般会以鹿角相互牴撞,甚至冲撞、挑刺对方。

台湾山羌为中国台湾岛鹿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头体长约40-70厘米,尾长4.7-10厘米,体重约为6-7千克,最重可达12千克。雄羌上犬齿相当发达有如食肉动物;体背呈暗黄褐色,吻及额则为暗褐色,额内缘至角基内侧各有一黑色条纹;上胸及体侧为灰褐色。四肢的毛色为棕色,毛上杂有黑色。雄羌额头为黄色,具不分叉短角,每年会脱落重长,角基部隆起;雌羌额头呈盾牌状黑斑,无角,仅具骨质隆起。上门齿退化消失,雄羌上犬齿明显地较雌羌长,发达如食肉动物般。齿式:门齿0/3,犬齿1/1,前臼齿3/3,臼齿3/3;全齿数=34。

台湾山羌雌、雄之间的行为模式并不相同。雄性山羌间有明显的领地区隔,雌性山羌之间则不见如此的互相排斥。通常,一只雄羌的领地中,会同时住有3-4只生活空间重叠的雌羌。雄性生活领地几乎不重叠,雌性领地不重叠,在一只雄性的领地中可能会有三四只高度共用生活空间的雌性。

常于清晨、傍晚,以及夜晚时出来活动、觅食,行动十分灵活、敏捷。多数独居,全日活动,但日间活动较晚间活动多,淩晨时为活动高峰。早晨与黄昏常至水边饮水,以眼前腺分泌物抹在树上,建立领地。台湾山羌的个性温和而害羞,喜欢吃植物的嫩叶,它们的取食过程非常的细腻,会小心翼翼地吃掉片的嫩叶而留下干净的枝条,而不像其他的草食动物会粗鲁地大囗咬断枝叶。

独来独往,生性胆怯,遇敌害会先静止,躲藏后再迅速逃窜。叫声像狗叫,又被叫做”吠鹿“。雄山羌打架时,多相互咬扯,甚至追咬对方,而不像梅花鹿或其他鹿般会以鹿角相互牴撞,甚至冲撞、挑刺对方。

为草食性动物,生活于阔叶林、灌丛等地,以细叶幼芽及嫩草为主食。

”反刍”是部分偶蹄目草食动物特有的行为,当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它们还会将食物糜团送回口腔再进行咀嚼。反刍动物的消化器官非常特殊,在胃部里有4个腔室,当食物经由口腔咀嚼进入胃部之后,便会开始进行存放、初步消化与吸收、回送至口腔反复咀嚼、再进入胃消化与吸收等循环作用,这样的过程,让原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能够有被更充分消化与吸收的机会。台湾山羌平常会在明亮处采食,用餐完毕后,迅速躲到阴暗的角落进行反刍。

台湾山羌是中国台湾特有亚种。分布遍及全岛,包括绿岛。全岛低至高海拔山区、以中低海拔为主。分布于玉山国家公园垦丁国家公园雪霸国家公园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太鲁阁国家公园阳明山国家公园

台湾山羌的寿命约10岁左右。为了争夺配偶权,雄山羌在和同类争夺雌山羌时,会用它们的短角和犬齿打架,谁赢了谁就能得到配偶。一般雄麂有角,雌鹿没有。鹿角是用来争夺配偶的武器,因此雌鹿并没有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力。雄鹿角每年换一次,通常秋末冬初是雄鹿角硬化完成的时候,是它们找寻配偶的时机。两只雄鹿会为争夺配偶而打,一旦胜负决定之后,输的方就要把雌鹿让给胜利者。所以,体格壮大的雄鹿会同时拥有好几只雌鹿。 [7]

雌羌约5个月大或更早就开始排卵,排卵的间隔约14天,但最初一、两次的排卵可能无法受孕。每胎产一仔,但胚胎的著床却不明原因地都集中在右子宫角内。怀孕期长达7-8个月。母羌在生产后三、四天内就可再度受孕,不受哺乳期影响,全年可连续繁殖。雄性则约在9个月大时达到性成熟,开始终生制造精子。和其他鹿科动物很像,每年的四、五月是雄羌的鹿角脱落季节,开始生长茸角,并在八、九月蜕变成骨质的角。但不同的是,山羌睾丸内全年都可发现成熟的精子,但其他鹿种在茸角生长期间是不制造精子且无生殖能力的。

正因为雌雄的生殖能力都没有季节性的变化,台湾山羌也没有如一般野生动物,具有明显的生殖季节与非生殖季节的分别。不过,虽然每个月都会有幼兽出生,同一族群每七、八个月仍然会周期性地出现明显的生殖高峰,这个间隔正好与怀孕所需时间相吻合,因此很可能是族群中多数的雌性都在同一时期受孕所致。 虽然对这种族群内“多数同步怀孕”现象的产生原因和适应价值并不清楚,但台湾山羌族群重复着一个非12个月的生殖高峰周期,却是自然界少见的。

在中国台湾,山羌的分布遍及全岛。在过去的近百年间,大量的人类活动确实影响了山羌的栖息环境和数量,但由近年来的调查报告来看,它们的分布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和其他的哺乳动物一样,山羌受影响较为明显的,仍是生存在低海拔地区的族群。例如,垦丁国家公园内,港口溪以南一直到临海社顶地区,都曾经有山羌的踪迹,但已不复见。在中国台湾南部的山区,平均而言,每100公顷的面积中,大约可以找到9-10只的山羌,而在中、北部山区的密度则更高。据调查,台湾山羌在山产市场中的消费量仍高,且来源几乎都出自违法狩猎。另一方面,山羌也是一种繁殖力和族群恢复力都很高的动物,因此,即使在经过数十年的大量猎捕后,它们在野外仍然有相当的数量。

山羌由于数量多、分布广,一直都是岛内各原住民族传统的狩猎对象之一,与野猪长鬃山羊水鹿同为重要的食物动物。传统上,原住民猎人有保存山羌下颚骨的习俗。往往经过数年的累积,一个猎人可以有上百个山羌的下颚骨。这些下颚骨的收集,除了有记录成绩的目的外,每隔数年,猎人还会把这些下颚骨“葬”在族人祭拜神祗之处。由此可见山羌在中国台湾原住民的生活中,所受到的重视。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