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请大海签注蓝色的居民证(代序) ——写于《天堑长虹:环杭州湾百年诗选》出版之际

2021-01-20 11:29:45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11303979535686335_83.jpg

一条36公里长的跨海大桥,自南到北,把整个环杭州湾的区域串连起来,不仅使南北两岸的行程大为缩短,同时加速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内在引擎与活力,增强了向外的辐射力。环杭州湾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北面的嘉兴市一部分与上海毗连。浩瀚的钱塘江与曹娥江沿着遥远的水系从西向东注入杭州湾,在它的周围布满了长江三角洲极具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国际大都市,位居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上海、走在全国综合实力前列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和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大中型城市群像岛屿一样拱卫其间,宛如一串璀璨的项链挂在环杭州湾上,上海像一颗闪亮的钻石吊坠,被掩映得格外耀眼……这是环杭州湾的第一城市链。当代中国文学最重要的两个以二位文学巨匠命名的奖项:“鲁迅文学奖”和“茅盾长篇小说奖”,此二公的家乡就在这片区域内(绍兴与嘉兴)。这里所指的环杭州湾,借用了环杭州湾六市经济发展空间的一个地域概念。在此基础上,把上海也放进来,构成一个以地理和文化为纽带,以整个杭州湾为中心的新的地域概念:它的第一圈城市链:上海、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以及舟山。这些城市萦绕在杭州湾的周围且地域文化相近,在杭州湾文化的辐射圈内,文化上有着血缘联系的城市群。记得在一九九三年的一个夏天,我写过一首题为“请大海签注蓝色居民证”的诗,来寄托自己对这片区域的感觉与遐想:

请大海给我签注蓝色居民证

辽阔的阳光与海风

灌满苍白的肺叶

在寂寞的夏季  和一个水手交上朋友

他给远方的城市捎来了这只蓝色的窗口

当大地的边缘沉寂

我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一瞬即逝的闪电  在鲨鱼的目光里

埋下了腐烂的桅杆,宝藏和秘密

仿佛从那里经过地狱

一直可以抵达美丽的天堂之门

当大海静下来

我的血管里铺满了纯净的沙子和月色

我摸到了马匹的腹部

巨大的柔软与温暖

覆盖着粗重的呼吸与腥臊的气息

环杭州湾,的确是一个地理独特神奇的地方。在中国海岸线的中段,一个巨大的喇叭形的海湾,横跨南北两岸,连接浙沪,而浙北地区,又与上海与江苏接壤。经过几万年的海水冲击,杭州湾出口外已形成巨大的沙坎与冲刷槽,与湾底的沟壑深糟构成了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每到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日,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这浩淼的波光会集聚起排山倒海的能量,壮绝天下的钱塘江之潮,从海面上陡立着,犹如庞大的狮群之脊在草原上扑腾起伏,从苍茫的东海的门槛外径自向杭州湾扑来,形成“涛似连山喷雪”的奇观。这片区域,沿途绿化稠密,岛屿撒布其间,自然风光恰似青绿长卷相连,山野溪壑,海隅湿地气势恢弘又钟灵毓秀,是候鸟们大批量栖息与留连忘返的天堂。这里滩涂资源丰富,向东北远眺,浩渺的烟波,与东海及太平洋贯通,波澜壮阔,天空中的云色诡谲多变,夏季台风时常出没,带来不同的画面与感受。有怎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就有怎样的人文内涵。这里又是远古文明沉积和辐集的地方,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最初的足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更如繁星密布。在南岸余姚境内的积层里,举世闻名的七千年的河姆渡稻作文化,诉说着原始农耕时代的久远;在北岸的萧山湘湖一带,八千年的跨湖桥遗址又一次震惊了世界。地处杭州北部的余杭,良渚文化也已经历5000年之久的风雨,这些震烁中外的远古文明,在环杭州湾第一城市链之内,与区域邻近的距今已达10000年浦江上山文化,交相辉映,雄辩地说明,与黄河流域一样,与环杭州湾毗连的这片广袤的土地,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远古的神话传说里,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春秋时期是吴越的争霸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是其南巡的重要一站。想象一下吧,当大禹的光脚板陷入蛮荒的海涂上,被咸涩的盐分渍得踝骨通红,四周一片苍茫与荒凉。再想象一下与吴决战之后退入会稽山上的越王句践,是如何把失败的屈辱像苦胆汁液一样咽入肚里,在隐忍中酝酿复仇雪耻的大计。青铜剑可以搁置,锈蚀,甚至瘗埋,但那不折不挠的刚性与“忍”字,终将锋夺利刃,气冲斗牛,任时间的凝重或虚无,也掩盖不住,颠覆不了。再想象一下,为配合方士徐福从达蓬山启航,东渡三岛寻觅仙草,威加九州的秦始皇命弓弩手在此射鲛,当时的场面是何等的震撼沧海、山川与人心。东汉末年,三国争雄,这里又属于东吴孙权管辖。再以后的几百年,吴越国王钱镠为赶退潮神,竟营造了带着勇士万箭连射涌潮的壮观。后来南宋王朝建都临安,使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刚迁都的时候,一时间,渴望统一中原力主北伐的英雄,策马来到这里或者从这里戎装出发。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刘锜等抗金名将及后来的辛弃疾、陈亮等人杰的身影,的的马蹄声,号角声与涛声,与这片土地纠结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清末民初,这里出现过秋瑾、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等为推翻满清统治的辛亥烈士。即使是封建文化背景下的一介女流,秋瑾的侠义与豪气——敢为民族献身的勇气却令当时天下的男儿赧颜。1937年11月5日,日寇登陆杭州湾,北岸军民用血肉之躯,奋起抵抗侵略者,参与了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战争场面异常惨烈,在杭州湾,中国军民不怕牺牲的英勇壮举,可歌可泣,又一次显示了这片土地不可征服的血性与刚性。在南岸的慈溪,千百年来的筑塘捍潮,围海造田使得这片昔日的海涂变成了大海馈赠的花园,也塑造了这里的人文性格与文化特征。而在外沿的舟山群岛,那里是浪花和礁石的世界,通过桅杆和鸟影,在辽阔的潮汐里叙述一代代的渔业文明和深海的故事……这一切形象地说明,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杭州湾虽属于江南,但江南给人总的感觉是以秀美柔和为主的印象。而杭州湾却与江南其他的地区截然不同,虽有江南灵秀柔美的共性一面,但其文化的骨子里还有刚性的、强劲的、坚韧的一面。杭州湾也是吴越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太湖流域一样,也许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悠远的古代,这里沉浸在饭稻羹鱼的吴侬软语里,也崇尚勇猛与沉着的,锐不可挡的越王剑。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文身断发的习俗和对超自然神奇魔力向往的鸟崇拜,蕴含着独特而古老的地域人文景观。吴越古人,具有情感细腻的秉性与开拓、包容的精神。刚柔相济,外柔内刚,以柔克刚或坚韧不拔,这些成语对杭州湾地区的文化内涵来说,已显得过于笼统。环杭州湾,自古至今人物辈出,俊彦如云。这里出现过思想家和文化哲人,如王充、黄震、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龚自珍等,出现过古典诗人和文学家,如孟郊、朱淑真、贺知章、周邦彦、陆游、吴文英、张炎、周密、朱彝尊、洪升、王国维、袁枚及书画艺术家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马远、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徐渭、金农、陈洪绶、任伯年、蒲华、吴昌硕、潘天寿、陈之佛、沙孟海等人物。这里还出现著名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三强、贝时璋、竺可桢、高锟、屠呦呦等不胜枚举;光宁波一地就有两院院士一百多人,还出现了像路甬祥、韩启德等学术界的领导人。在南岸,甚至还出现了“宁波帮”商人及其领袖人物,如叶澄衷、鲍咸昌、严信厚、朱葆三、王才运、方液仙、虞洽卿、刘鸿生、包玉刚、邵逸夫、董浩云、安子介等人。质朴,刚健,吃苦耐劳,柔中带韧,锲而不舍的人格特征;以及敢为天下先,善于自我超越的人文精神,已成为环杭州湾地区的内在积淀与基因传承,在慢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演绎并不断摆脱和超越以往的局限,达到新的境界与可能。

11305241575760985_83.jpg

这片区域不仅盛产丰裕的物质文化,更是构建了灿烂的现代精神文化。这里是许多新文化勇士的故乡与现代精神集散地,在这里出生,从这里出发,或祖籍在此,在他乡成才成名,环杭州湾可谓巨擘涌现,名家辈出,如鲁迅、周作人,茅盾、巴金、徐志摩、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刘半农、夏衍、钱玄同、梁实秋、夏丏尊、丰子恺、巴人、楼适夷等。自1916年白话诗正式在中国诞生并传播开始,这片区域就和中国现代诗发展的历程密切相关。鲁迅、周作人兄弟,在白话诗的草创的第一时间里,都写过新诗,并且发表。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作为小说家的茅盾,除了旧体诗词外也写过白话诗,虽然可能只有一首,但为了支持与声援新诗运动,写过有关论文,其中对叙事诗的创作论述,为诗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在杭州湾的核心地区,两岸及入海口,具有创新精神的诗人们将现代诗不断引向深入,为当时的诗坛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例如生长于北岸海宁的新月派诗人代表人物,留洋归来后在北京发展的徐志摩。“九叶”诗人代表诗人、祖籍海宁,出生于天津的穆旦。在南岸慈溪出生的有“九叶”诗人、该派实际的奠基人与推介者袁可嘉、还有三十年代在西子湖畔歌咏爱情的“湖畔”代表诗人应修人,曾当过台湾《创世纪》诗刊总编的慈溪宓家埭人诗人辛郁,再东南的是“七月”诗人、长期在宁波生活的孙钿。在杭州湾入海口西端附近的杭州,有土生土长的“雨巷”诗人戴望舒,祖籍福建出生在杭州的“新月”派才女诗人林徽因,有青年时代在杭州生活的“湖畔诗人”汪静之,以及虽生长的北京,祖籍却在环杭州湾地区的北岛、顾城等诗人……每一个诗风嬗变的时代,都有杰出的代表和先行者出现,可谓群星闪耀,蔚为壮观,成为中国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特殊景象。

环杭州湾,确实是一片充满神奇的秀美绝伦的区域。自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不仅是一块经济开发的热土,近年来更已成为一片文化活动频繁的文学圣地。北岸东侧的上海,有《上海文学》奖、“诗歌的魔方”讨论会,与2015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诗歌文化沙龙、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诗歌活动频仍、活跃,场面确有国际性大都市的档次相配套的气派。2014年春,上海、浙江、江苏三地诗人朱金晨、龚璇、俞强、王亚岗、孙海军等诗人策划、主编的《长三角文学》杂志,由文汇出版社出版,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诗人与作家群,至今已出版4期。这本以书代刊的综合性文学丛书,每期的重要栏目推出“长三角诗群”,不惜篇幅推介三地诗人的诗歌作品。地处出海口附近的杭州,作为省会城市,以省作协创办的诗刊《江南诗》和杭州市文联的《西湖》为依托,更是文学盛会连连,赛事活动频频,与全国各地甚至国际诗坛开展对话与交流。其中2014年春天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与省作协联合组织的“钱塘江抒怀活动”比较有影响,出了上中下三卷的诗歌与散文作品集。还有北岸的海宁市所举办的“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节”已办了四届。南岸的慈溪,自2008年以来,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联合定期举办“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2010年,在“九叶派”诗人、翻译家、批评家袁可嘉的故居得到保护之后,慈溪市人民政府又与《十月》杂志社联合举办了“袁可嘉诗歌奖”,至今已办二届,以此来“奖掖当下最有成就的诗人、诗歌翻译家和评论家"。邻近的鄞州、余姚、奉化、象山等地也时有全国性的文学活动开展。在杭州湾外缘东海洋面上的舟山市,“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已举办了五届,获奖作品结集出版,海洋诗歌是其重头戏。这里仅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实整个环杭州湾,从上海到浙江境内的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与舟山群岛,文学活动已是一道日常风景,特别是诗歌,在这片区域上取得了特殊的意义。一时间,全国甚至国际的诗人或作家云集到此,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诗意,诗情和诗境;一个集聚巨大能量的海湾喇叭口,从物质建设的多声部里,吹出了诗的旋律。从北侧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到南侧的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宁波,环杭州湾似乎成了被遥远的人们所向往的文学的殿堂,诗歌的乐土!身临其境,使人不禁产生一股想吟诵已故诗人海子诗句的冲动:“我有一间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1310225933308915_83.jpg

回溯历史,往事悠悠。自1916年中国白话诗正式宣告诞生并传播以来,至今已有100个年头。它经历了五四白话诗的草创;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现代诗先后的三次普及;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写作;两个世纪之交以来新叙事主义时期的形式(据子午《新诗百年:从草创、实验到建设》)

众所周知,现代汉语的雏形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诗对现代汉语的系统与语法规范体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白话诗以及慢慢演变的现代汉诗是丰富和完善现代汉语的先锋和开拓者。对常规常态与惯性思维的超越,也就是对诗歌的陌生化追求,需要陌生化的句式与语法,这就从动态的建设性的角度,影响并促进了现代汉语前进或自我完善的向度。一种民族语言文本结构需要经过漫长的发酵,加入异质的元素或佐料,然后经过深入的多维度的碰撞,在相互的适应与磨合中,经过最大限度的镕铸和提炼,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升华,然后慢慢形成约定俗成的规范与语法体系(包括修辞,语音,字词或语素构造,基本句型,标点符号等体系),从二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经历了二次现代诗运动的启蒙,以及建国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朦胧诗,乃至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写作与世纪之交之后的几次变化图新的历程,中国现代诗已进入多元建设时代,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与不足,但取得的成就应是主流,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民间写作,为当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启迪。然而,现代诗歌的精神应该是超前的,前瞻性的,是现在进行时。超越既成的经验,似乎是它的责任与规律,以创造、发现与发明的自由,是它永远的动力。对现代诗来说,一旦写成便是亟待突破与淘汰的过往。所有的模式陈规都是应该或者必须受到挑战的障碍,这就是现代诗的精神,它使诗歌的人文之美永葆发展的生机与鲜活。现代诗歌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一百年的努力、曲折与发展,确实已到了文化界该总结的时候了。一百年来,在它诞生的时候就直接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化语境的影响与催化,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可分割,密切联系;不同系统的文明在现代诗歌的坐标中相互碰撞、抵牾、对话、融合与升华。从诗歌的形式或美学上来说,从最初的简单的白话写作,从现实、浪漫、象征、意象、现代与后现代,各种各样的流派都学过,各种各样的手法都尝试过,几乎浓缩了西方现代诗歌走过的所有历程。但不管如何演绎与递进,诗歌的形式或内涵与时代保持着同步的节奏并且往往领先,现代诗以现代人意识从个体世界出发,对人与世界相遇时的感觉与把握,是心灵个体对时间与存在的玄思与表现。同时,它必须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粹与养料,禅宗里有一句话叫“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我想百年诗歌的路径也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诗歌,从个体上来说,它的指向性与落脚点还是自己的内心,所有的形式,手法与修辞,都不过是将心与物,灵与肉,人与世界的超越意识与内在联系演绎得更加深刻、准确与完美,表现得更加出神入化。无论是称之为现代意识,生命意识;地域意识还是宇宙意识,都是主客观的抵牾、交融与结晶。

百年诗歌,高潮迭起;百年杭州湾,激情澎湃。杭州湾的命运与着整个中华民族力图复兴的轨迹连结在一起:既经历过荒凉与惨绝人寰的战乱,苦难与悲剧,在创伤的修复中积聚能量,后来又创造了被重新聚焦的崛起与腾飞。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守护神与不断更新文化原创力的现代诗歌,自诞生之日起,对于环杭州湾的这片土地来说,从没有喑哑过,逃避过,缺席过!如今,她又迎来了新的时代:八年前——公元2008年5月1日,跨海大桥的通车了,这是另一首震烁中外的鸿篇与史诗。位于南岸慈溪境内的杭州湾新区,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综合考评屡为浙江省15个产业集聚区之冠。并入驻或落实近二十个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项目,还打造了国家级的生态湿地公园。它应该是整个环杭州湾地区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新星。这是属于物质文化的杭州湾,这是更属于精神文化的杭州湾,将杭州湾融入自己生命履历深处的诗人们,过去从不吝啬自己的思索与放歌,今后还会在中国现代诗歌的里程表上发出更多更内在的声音。

这个选本,顾名思义,集中收录了一百年来环杭州湾以及与这片区域有渊源关系的诗人:除了在本土生长的诗人之外,还有祖籍在杭州湾地区,在别地生活的诗人,如诗人北岛,他的祖籍是湖州。顾城的祖籍是上海,与北岛一样自幼长在北京。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杭州湾地区出生,长大后去外面求学或发展的诗人,如沈苇、树才等诗人,也有从外地来杭州湾地区工作的诗人,如灯灯、颜梅玖等诗人。该书所选的诗人共119家,顺序按照诗人出生时间先后排列。有的虽然不是以写诗为主,但作为小说大家,有脍炙人口的诗作流传,如茅盾、巴金、巴人、冯骥才等巨擘,也在入选之列,为本书增光添彩。值得强调的是,这本书既尊重对百年诗歌认识的一般性规律,同时按照编者个人视角与阅读趣味;和许多选本一样,此书有着自己的审美取向与个人趣味,所选的作品,也许不能代表诗人最出色的作品,却能体现与这片土地保持的亲和力与血缘般的默契;环杭州湾的地域因素与气息在人与文本之间,相互寻找内在联系与意蕴互文。虽然书中有些作品不是直接以杭州湾为题材的。但诗里充满杭州湾的气息,或者诗中的味道令人想起杭州湾辽阔的海面,两岸诱人的风光以及风土人情与意蕴,从而找回久远的记忆与联系。有许多诗作,虽然与杭州湾的地域无关,却也是清新、脱俗、隽永同时富有独创精神的作品。许多祖籍在杭州湾地区的诗人,或许他的一生的足迹没到过杭州湾,但我深信,他的血管与基因里流淌着杭州湾的潮汐和盐的咸涩的光泽……因为囿于现有手头的资料,许多诗人都未能选入,难免有遗珠之憾。

这仿佛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与接力赛,在建国之前涌现的徐志摩、穆旦、戴望舒、袁可嘉、孙钿等卓有成就与影响的诗人,各领一时之风骚。三十年多年来,更是诗群迭起,杭嘉湖诗人群落、宁绍诗人群落、东海诗群、舟山群岛诗群以及上海诗人群落,相互或者前后呼应,为立足这片区域,为中国的诗歌带来了亮色。上海先锋诗群,以孟浪、默默、郁郁、刘漫流、陈东东、王寅、陆忆敏、冰释之、海岸、京不特等诗人为代表,分别创办过《海上》、《大陆》、《撒娇》、《喂》、《倾向》等刊物,这些诗人立足于上海,是一个跨地区的诗人群体。浙江《我们》诗社的张德强、陈继光、谢鲁渤、奕林、高钫等诗人,早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开始写作。张德强、嵇亦工、管思耿、程蔚东、黄亚洲、谢鲁渤,1982年还由浙江省人民出版社出过诗合集《密密的小树林》。“南方生活流”的柯平、伊甸、力虹、宫辉等成为南方诗代表的诗人,1988年4人合集《城市四重奏》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先锋诗歌同仁刊物《北回归线》,自1988年12月创办于杭州以来,至今已出刊近十期。初创成员梁晓明、孟浪、刘翔与南野、晏榕等诗人。2011年5月,杭州的诗人泉子、胡澄、江离、胡人、飞廉等诗人也创办了同仁诗刊《诗建设》,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且坚持至今。嘉兴也涌现出千叶、张敏华、芦苇岸、冬箫、金问渔、灯灯等一批诗人。湖州又有潘维、沈苇、汪剑钊等一批诗人走向全国,留在当地有影响的有沈泽宜、周孟贤、沈方、茹菇、李浔等诗人。宁波是诗歌大市,孙武军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青春诗会,《文学港》现任主编荣荣是宁波诗坛的领头羊。“从荣荣、俞强、史一帆、韩高琦、成风、周长城、村子、黄洪光、张淑琴、张梅琴、李全平、商略、郁旭峰、何绍平、韩利诚、刘基斌、李传典、徐渭明、王大方到江南梅、钱文华、郭靖、老剑、邱闳……不论年龄和先后”(见《中国诗歌三十年一当今诗人群落》 孙琴安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以及在该书中未提到名字的实力派诗人高鹏程、颜梅玖、钱利娜、陈德根、寒寒、鱼跃等,阵容巨大,成绩不俗。1999年宁波诗坛出版过上下两册的诗歌合集《上升的蔚蓝:中国当代诗歌宁卷》。原则诗群创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以《原则》民刊为核心园地。2014年开始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及全国各地区。诗群主要发起人韩高琦、俞强、李郁葱、史一帆、吴伟峰。2015年编辑出版首部诗集《原则诗选》(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并在象山半岛东海岸与当地政府合作,设立“乱礁洋:原则诗群创作基地”。舟山群岛诗群有厉敏、李越、舟子、谷频、苗红年等诗人,以描写大海风情为主。东海诗群是一个绵延东部海岸线以大海为主要吟咏对象的诗人群(包括台州的几位诗人),其中与环杭州湾有关的诗人有戴中平、陈云其、王彪、王自亮、南野、缪国庆、厉敏、李越、卢文丽等诗人(见岑琦和王彪主编的《蔚蓝视角:东海诗群诗选》一书)。在所有环杭州湾的诗人群中,专门为杭州湾写过大量诗歌的是出生并生活在南岸慈溪的俞强。2006年,他的诗集《杭州湾·大滩涂》由宁波出版社出版了,诗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教授写了题为“失去宁静的杭州湾”的序文,上海社科院孙琴安教授在《中国诗歌三十年》一书中,作了评述。

除了肯定新诗的总体成绩之外,对目前诗歌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反思,是必要的。当代诗歌最大的问题或者瓶颈,它的致命缺陷,就是诗歌内在真实性的缺失与苍白。真实,就是事实与真相,是主体符号表述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真实性,是指反映人与客观事物真实情况的程度,测量值接近或者等同于实际值。内在是指事物的本质与特征,是规定自身意义与内涵所固有的典型要素。“内在”两字,对“真实性”来说,并不是词汇的修饰,而是确定与规范了真实的前提与语境。背离了内在真实性,就是虚假与混淆,是彻头彻尾对自身存在的否定与颠覆。内在真实性是生命存在的求真意识,更是文学艺术存在的底线与高屋建瓴的基石;是哲学勘探时间和存在的动力与目的,也是宗教注重灵魂价值与精神归宿的超越世俗与表象的追问与质询。“真,善,美”的真,在每一个时代与所处的环境相遇,产生不仅相同的含义。“真”是生命的基础与肯定,“善”是渴望自我超越的动力与方向,“美”是主观与客观达到的和谐的境界,是生命与万物的契默与相互的欣赏或致意。“美”是前两者的交汇与升华,是个体生命对时间与存在最高意义上的肯定与赞美。正像我在《诗歌报爱情诗作品集》的后记里所说:“这三种关系可以互动升华汲取能量,但关系不能颠倒。假设没有生命的真实性作为基础与必然,诗歌的内在真实性就无法实现。如果这个‘真’缺席,‘善’就是‘伪善’,而‘美’则是‘臭美’,一切就变味了。”当代诗歌的真实性如果被物欲与功利所侵蚀,沦为追名逐利、游戏甚至是作秀的工具,那么构建百年的诗歌精神的大厦最终就无法确立。在商业语境下,诗歌的精英意识消失殆尽,浮躁、矫情与虚假泛滥成灾。远离或蔑视生命体验与感悟的胡编乱造,与貌似反映真实的日常生活口水诗,是对诗歌内在真实性的亵渎与愚弄。具有普遍性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与风气,使诗歌的生命意识从源头上已经霉变,这一切,不得不引起矢志于诗歌事业的有识之士的警惕与深思。所以必须确立以“真”、“ 善”、“ 美”为基石的新的诗歌体系,同时投入真诚的写作,只有这样,才会使当代诗歌走出岔路与迷津,或者在更健康、生态的大道上飞驰。

杭州湾曾是不可逾越的天堑,现在却是物质和文化与世界同步交流最发达最频繁的地方,现代文明闪耀出比七彩长虹更加豪迈与迷人的光环。这片土地是有福的,它不会为因经济的发展而偏离文化的航向,因为百年现代诗的浇灌与熏陶,与其他地方相比,它会将思维与心灵的自由融汇一体同时演绎得更加圆融。

无论在北岸,还是南岸,无论是在入海口的钱塘江附近,在这里,诗人是如此努力,如此富有个性与魅力,富有精神的尊严,诗意是如此盎然而面向自由:在两岸或海中观光平台上一望,在喇叭口,甚至乘着波音飞机从杭州湾上空飞越,鸟瞰,杭州湾的波浪通向大海是如此开阔和宁静,而属于这片区域的诗人或者诗歌,应该像杭州湾的视野与心胸一样,囊括世界所有的优秀文化,它的路径与去向应该没有隔膜和界限。

从公元1916年到公元2016年,现代诗歌,百年现代诗歌,应该是环杭州湾的另一座巨桥,天堑长虹,光彩,光荣,光明,连接过去与未来,蓝色的海洋文明与世界高端文化同步,并亟需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向世界每一个角落传递、对话与互动。

2016.3.30晚6:08初稿,4月13日上午改于慈溪。(俞强)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