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刚从西安财经大学毕业的我报考并通过了陕西省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考试,我选择的是生我养我20多年的家乡大荔县,被选派到安仁镇龙门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带着迷惘和彷徨,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就这样踏上了龙门村的土地。
还记得在全县大学生村官任职工作会议上,领导们对新任大学生村官的敦敦教诲和殷切希望,“成大事者必有大志向,立大志者必脚踏实地”,这让我更加坚定决心扎根基层。
印象深刻第一次到龙门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龙门望岳”几个大字的石牌坊,这让我联想到了“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心里默默为自己加油,我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负“龙门”这个好地方。宽阔的望岳大道、美丽的涝池公园、整齐的银杏松树、醒目的龙门精神……这些让我对龙门村留下了好印象,也让我更加坚定信心干好工作。
在包村领导的带领下,我认识了村两委干部和驻村扶贫干部,逐渐熟悉村情。龙门村7个村民小组564户2193人,耕地面积3860亩。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上世纪末龙门村大兴村办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但由于都是“五小”企业,在环保政策的大形势下依法关停,龙门村出现“断崖式”返贫,龙门村也被列为贫困村,自2014年6月起,由渭南师范学院“两联一包”龙门村,龙门人又开始艰辛的二次创业。
初到村里工作时,缺乏农村工作经验,面对第一次入户走访、面对村民反映问题、面对工作中的困惑,总是战战兢兢、畏手畏脚,缺少那么一丝底气,简单的一句话还要考虑一下,说话的声音里透露出的是不自信,总怕工作得不到支持、怕工作干不好。
幸运的我得到了领导的精心指导与同事的热心帮助,我不断向前辈请教经验,学习村干部经历实操后的胸有成竹,学习群众间凝聚的智慧,不断扩充知识、了解各类惠农政策,掌握公文写作要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步步学会了在基层的工作方法。
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深入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我利用空余时间在村里走访调查,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对全村党员状况、种养殖情况、专业大户、贫困户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掌握,建立起龙门村贫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基本信息台账,认真记写民情日记,开展抓党建促脱贫、产业发展等调研。就这样,我很快适应了农村工作,切身体会到群众所需所想,也与干部群众建立感情,我也明白了只要踏实工作、真心付出,就能获得群众的认可。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精准扶贫工作成为我工作的重要部分。刘兴民是我包联的贫困户之一,女儿刘意在天津上大学,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刘兴民困扰许久。在了解到刘兴民的家庭情况后,我们积极和刘兴民一起谋划脱贫致富的路子。得知他有厨师手艺,我们便申请创业补贴,选择地点,办理手续,筹划开办早餐店。2018年4月,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他在安仁镇街道的美味早餐店开业了。凭着自己的辛勤和努力,早餐店生意越来越好,干劲也越来越足,他的收入也不断提高。刘兴民通过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树立励志模范,被评选为全县脱贫攻坚“创业之星”,他这种不气馁、敢拼搏、肯吃苦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去年冬天,我和驻村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到县农业农村局为村里的扶贫产业园申请产业扶贫项目,来到项目负责人那里,先是了解项目内容和申报条件,最后按照要求准备资料,由于时间紧迫,仅仅一天时间,我们上报了全套十多项资料,顺利通过了项目申请和审批,为产业园争取了10万元的项目资金,赢得了群众的好评。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农村工作必须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金,也必须为群众办实事得民心。
在工作之余,我有幸参加了中组部、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级研修班、陕西日报社春季通讯员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丰富了理论素养,同时与大家交流探讨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掌握工作技能。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小到书写证明材料、整理文件资料,大到矛盾纠纷调解、基础设施建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基层党建到扫黑除恶,从美丽乡村到产业发展,是大学生村官给了我学以致用、付诸实践的空间,是大学生村官给了我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机会,是大学生村官让我褪去稚嫩和迷茫,遇见成熟和理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上已近三个年头,回想这1000多个日夜,有辛酸、有喜悦、有欢笑、有泪水,感慨万千!三年的工作和生活,不仅是一种经历,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历练、一种收获。
初心不忘,青春可期。“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三年的大学生村官时光,不是工作的终点,更像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开始,不论身在何处,我将不忘初心、追梦前行。
陕西省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大学生村官 同安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