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通许县冯庄乡:小香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2022-01-26 15:39:33    来源:中国网    访问:    

眼下虽是冬闲时节,但在通许县冯庄乡马庄村的香菇种植基地呈现的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来自本乡的20多位脱贫户正忙着制菌棒、接菌种、采鲜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image.png

“俺全家人都最爱吃香菇,闻到那种沁人心脾的菇香,就会食欲大增。”说起来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张爱云拉开了话匣子,“也许与香菇有缘,有次我们家人到西峡旅游,恰巧碰到一个香菇种植基地,看到那菌棒上生长着像雨伞一样的香菇,全家人像宝贝一样端详了好久,临走时买几个菌棒想尝试一下,没想到拿回家菌棒竟然长出香菇了,看着那扁头扁脑的香菇从菌棒里冒出来,全家人高兴了好多天。”从那开始,张爱云就时常关注香菇种植方面的信息,也将发展香菇产业作为最大的梦想。

2016年,为了寻求种植香菇技术,张爱云与丈夫一起到西峡香菇基地去打工。当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会香菇的种植技术,挣钱多少倒无所谓。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和实地操作,张爱云夫妇掌握了香菇的制棒、灭菌、点菌、烘干等一套的香菇种植技术。怀揣着致富的梦想,返回家乡后,夫妇两个就在自己家里建起一个简单的香菇棚,开始了自己种植香菇的生涯。

也许是与香菇真的有缘,也许是投入过多精力和心血,他们连续种植的几茬香菇都取得成功。将香菇带到市场上出售,每次都是兜售一空。欣喜过后一家人不免算了算账,家里的这座简易的菇棚只能够装一千多个菌棒,每个菌棒产菇1公斤,每公斤市场价15元来算,每年种植两茬创效益在2万元左右。看来靠“喜欢”和“玩玩”是发不了家的,这样小打小闹,别说带贫,就是自己生活也是捉襟见肘。

有技术没场地,有抱负无资金,梦想与现实相距甚远。机遇往往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张爱云的创业梦早已被县、乡扶贫部门所关注。他们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决定在马庄村建立香菇产业基地,成立了马庄筠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承包给技术娴熟的张爱云和社员。2018年,基地投资帮扶启动资金150万元,建起养菌棚7座,标准化的出菇大棚2座,烘干车间1座,占地32亩。采取了“香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模式,对脱贫户厚爱一层,优先安排工作岗位。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香菇基地已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年产鲜香菇20万斤,加工干菇五万斤,年创效益达6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20多位脱贫户就业增收,在基地务工的工人月平均工资2500元,其中全乡240户脱贫户享受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投资收益再分配,已辐射惠及到全乡23个行政村。

image.png

“我自己也是追梦人,如果没有国家扶持,再好的梦也只是泡影,现在我的梦想是让更多的群众一起富起来,这才是我的初衷。”张爱云常怀感恩之心,自己掏钱购买了先进的装袋机、接种机和灭菌设备,为脱贫户拓宽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

“马庄村香菇基地是冯庄乡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通过这种切实可行的带贫模式运作,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仅牢固织密了防返贫的安全网,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以马庄为中心,向周边村庄辐射,申请国家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努力打造一个集生产、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高效农业产业链。”冯庄乡党委书记祁卫强说。(图文供稿:通许县冯庄乡人民政府 张永刚)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