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城市大脑特工队”呵护节日平安
“……请各单位报一下今天的带班领导和值班员,以及今天重点的工作安排……”初四上午9:30,海淀区政府一层城市服务管理视频指挥中心,李健打开话筒,开始查班点名。大屏幕上,全区29个街镇视频会议室的实时画面中,值班人员依次汇报。
李健是海淀区应急办应急管理科科长,今年40岁,身材偏高偏壮,穿着年味十足的红色运动鞋和运动裤,从六层值班室到一层视频指挥中心,健步如飞,这跟他长期从事应急工作有关。
春节期间,海淀区发挥“城市大脑”系统迅速感知、迅速处置的优势,强化对安全、消防、水务、市容等关键领域的监管,保障市民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安全的节日。
点完名,李健转身走进隔壁的视频监控大厅,进行例行视频轮巡。举办庙会的公园、人流集中的交通枢纽、烟花爆竹售卖点等重点区域,即便监控平台没有报警,也要挨个看一遍,做到心里有数。
“过去,一个路口装一溜儿探头,公安的、交通的、城管委的,各装各的各用各的。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以后,全区有需求的部门把需求报到应急办,由我们统一安装、整合使用。探头数量少了,功能更强大了。”李健说。据此建设的“城市眼”就在全区建设、联网了8000余路高清数字探头。“150米范围内,能看清车内副驾驶座位上的人系没系安全带。抓拍交通违法和渣土车什么的,没有车牌号也能进行车脸识别。这跟过去靠人巡、肉眼看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李健很感慨。
“城市大脑”由多个项目组成,有在建的,有建成的。海淀区房管局就建设了全区房屋全周期数据系统,每一处建筑的建设时间、层数、产权方、负责人以及周边医院、加油站等公共设施情况,都标注得一清二楚,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为分析研判提供数据支撑。
这些数据库一个个叠加、整合,建成“城市大脑”,就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迅速感知、迅速处置能力。
“圆明园南门的人不算多,颐和园门口排队的人够多的,不过也在正常范围内。凤凰岭一号停车场快满了,还有车在陆续往里进。”李健一边看实时画面,一边跟调取画面的操作员同事聊着。
“军博那儿怎么那么多人?队排的都拐弯了,是有什么展览吗?”看到军博西侧地铁站口附近人流密集,李健把电话打给了羊坊店街道的值班人员,对方回复,现场有人值守,人流量算正常,李健才放下心来。
视频轮巡结束,李健回到六层值班室,这里还有政府办和应急办的其他同事也在值班。坐在电脑前,李健开始查看相关应急系统里的信息。
作为应急办的干将,李健已经连续7个除夕没休息了,今年也是值完除夕值初四。“遇到突发事件,信息的迟报和漏报是致命的。我干的时间长有点经验,万一出事,什么情况、该具体通知谁,都能把握得更好一点。”李健告诉记者,即使不值班,只要没出北京,应急干部都不能喝酒、必须24小时开机待命。
傍晚吃过晚饭,回到办公室,李健整理了一下早上从家里带来的被子,今晚,他和同事们都得住在办公室。大家一边分享着水果和零食,一边聊着各家的过节故事。
窗外,路灯亮了,万家灯火。(记者 于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