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免去押金几经洗牌 共享单车将骑向何方?
几经洗牌,共享单车将骑向何方
几经行业洗牌之后,曾经被调侃“留给创业者的颜色不多了”的共享单车行业,目前所剩的企业数量并不多,行业领跑者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前不久,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各自的免押金战略。
众所周知,在行业创始之初,各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将押金作为用车的先决条件,这也使得企业积累了巨额的押金池。这样的押金池,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扩张提供了资金,其资金利用,也为企业创造利润。毕竟,迄今为止,对这些押金的流向监管,仍处于盲区。
那么,在免去押金之后,共享单车企业将何去何从?
事实上,在行业早期,押金不仅仅起到收拢资金的作用,也起到了门槛作用,同样的押金数量,消费者自然倾向于选择车辆多、分布广的企业,而不是给每家企业都交押金。大企业自然可以凭借自身体量,特别是充足的资金链和海量的车源,凸显竞争优势。但是,等到游戏桌上只剩几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时,游戏规则就已经改变了。
目前还在台面上竞争的企业,各自都有相当大的体量,也有相应的投资方,除非出现整合,已经不存在多少谁彻底挤垮谁的可能。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市场也已经出现饱和态势。以北京市为例,截至今年4月底,还在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仅余10家,排名前两位者占据九成市场份额,全市运营单车数量已经从去年9月的235万辆下降到4月底的190万辆,有半数车辆处于闲置状态,出现了长期闲置的冗余车辆和破损车辆。
更为关键的是,共享单车企业还要面临相应政策的变化可能。地方政府随时可以做出对共享单车总量投放、停放区域、资金使用的相应限制,已经有城市对于共享单车做出减量投放的举措。不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现阶段并无多少相应法规来规范共享单车的投放、使用、停放以及运营模式。不同地方采取不同的交通政策,一旦这些政策发生变化,足以对当地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并且增加相应的运营成本。
失去押金之后,共享单车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将集中于使用费。但是,以“只需1元”为主的使用费,能否支付得起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成本并产生利润,产生让投资人满意的财务报表?毕竟,讲故事、画大饼的时代,在这个行业已经成为过去时了。
在过去,共享单车企业竞争,采取的是粗放式的扩张策略,谁融资多,谁在交通要道投放的车多,谁就吸引更多的押金,谁就赢得市场。在未来,这个竞争模式要变了,谁的车运转效率更快,投放和停放区域更适宜,谁则赢得更多的市场。
其实,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以及消费者的日常出行习惯,都是有迹可循的,特别是在共享单车的使用上。在很大程度上,共享单车满足的是消费者工作、办事和生活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需求,它往往一头连接着其他交通工具,另一头则是消费者的工作、生活或消费地点。
如何利用大数据,让共享单车在交通领域,乃至其他消费领域产生更多价值,是值得企业竞争的新焦点。而这,也将让共享单车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只是“1元1次”。
本报记者 赵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