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这是全民阅读连续第六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无论在城镇里还是田野上,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必需;读者,不分年龄、学历、职业,成为越来越广泛的身份标识。(4月23日《人民日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让人明理,可以让人明智,阅读可以让人知敬畏,守底线,充满阅读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
阅读让人明理。“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多读书、善读书、好读书,才能明理。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我们只有多读,才能了解做人的道理,才能在攻坚克难、披荆斩棘中施展我们的才华,阅读可以让我们修身,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在不断修身明理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阅读让人进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党员干部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国家强调开展全民阅读,是对于提高公民道德素养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那么,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参与全民阅读中,更要重视自己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除了读自己工作中需要的一些书籍,还要拓展自己阅读的深度和精度。窃以为,要将阅读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在阅读本身上着眼下功夫。
从“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珍惜读书时光,到“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的求知若渴,中华民族自古有着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在国家开启全民读书党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关键少数”引领大多数,在多元化阅读模式下,我们应该处理好“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被动阅读”与“主动阅读”以及“碎片化阅读”与“深阅读”之间的关系。只有在阅读多给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在多元化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知识和良好阅读体验,从而助力书香中国。
(作者: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