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在脱贫攻坚上的难度。近年来,广西突出政策导向,以精准培训的方式来提升脱贫能力,帮助我们的公务员更好的熟悉脱贫知识,了解脱贫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更好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国家对脱贫攻坚下达的任务,也让广西的贫困群众能够通过此次培训,在小康生活的道路上缩短时间,达到最佳脱贫效果。
既然是培训,那就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式,在培训的内容、培训的人员以及培训的频率上进行一个科学化布局,这不仅会让脱贫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也会让我们的脱贫干部在培训中获取更多的业务知识,在工作中真正的做到扑火救援。
培训,首要条件是内容的选定。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差,接受教育程度低成为了制约脱贫的关键因素,因而在培训内容上一定要以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来阐述脱贫,让我们的脱贫真正的走进当地群众的心中,让他们通过自身的领悟,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去。同时,在脱贫攻坚的培训中,我们要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经典案例进行学习,以此激发脱贫干部们能够结合实例为当地找到脱贫的途径,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培训,关键因素是参训人员。一般而言,我们总是错误的认为培训针对的应该就是我们的脱贫干部,而如此想法真的没有任何过错,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将当地的脱贫群众作为培训对象,尤其是我们贫困户的领头羊。他们往往比脱贫干部更加具备话语权,他们的一席话能够更好的带动当地群众,让他们以上级的培训要求开展脱贫,也让我们脱贫成效通过干部与群众的相互配合而达到最佳效果。
培训的频率,这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高频率的培训,不仅会造成脱贫干部对培训的一种抵触情绪,也会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培训,而减少了真正到基层参与脱贫的时间,高频率往往也会让大家对培训产生疲倦心态。当然,长时间的开展一次培训也会导致我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匮乏,也会让脱贫干部和贫困群众错误的认为上级不重视,这就违背了我们开展培训的初衷。
脱贫,本就不是一口气吃个大胖子可以完成的任务,我们需要的是温火慢炖,让脱贫的帽子真正的从贫困群众头上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