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隆昌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县域统管农村供水工作

2024-06-26 13:03:0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隆昌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内江市南端,幅员面积794平方公里,享有“中国石牌坊之乡”的美誉。2014年以来,隆昌市积极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所有镇(街道)均已实现自来水供应,95%以上村、组已实现自来水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5%,供水安全率达100%,2023年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乡村水务示范县。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乡村水务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落实项目资金和支持政策。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隆昌市乡村水务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乡村水务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全面推动工程建设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落实各方责任在省级媒体公示农村供水保障责任人名单,主动接受监督。落实农村饮水“三个责任”,制定乡镇水厂责任公示牌,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水厂业主行业监管责任、属地镇(街道)主体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全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三是探索“多元”模式。根据隆昌实际,已建立乡村水务平台公司即市属国企隆昌市润泽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泽水务”)承担投融资、工程建设、建后管理等工作,采取“上级资金+县级地方专项债资金+企业融资+社会资本和群众自筹”多元投入方式,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在乡村水务中的投融资核心作用。润泽水务作为平台公司融资投入资金,同时作为项目业主,对隆昌市普照水厂等民生工程进行建设,并在建成后对其进行经营管理维护,形成乡村水务“投建管”一体化机制。四是健全运行机制理顺村镇供水管理体制。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有效整合全市10镇16个水厂,组建泽源村镇供水公司,目前,已取缔回收乡镇水厂12个,全面实行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着力构建“供水一张网、收费一个价、服务一条线、管理一个面”的格局,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价”。

二、强化资金筹措,狠抓工程建设。通过“申报地方政府政府专项债券+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等方式,成功申报地方专项债券7.3亿元,投资5200万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工程已完工投用,投资2700万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三期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70%。狮子岩水库扩建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二期)、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隆昌供水管道项目稳步推进。

三、强化要素保障,从严考核问效。一是坚持市场导向。立足农村水利实际,集中优质资源、资产,用活用好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优势,依托投融资平台公司,统一负责“新农水”及乡村水务项目投融资、工程建设以及运行管理,提升乡村水务发展水平,增强“新农水”发展活力。二是完善管护机制。制定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方案,足额落实运行管护经费,对县域内农村供水工程开展常态化维修养护,做到“应修尽修”。建成14座箱式调峰加压泵站2座加压补氯站,2023年已落实资金15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三是优化供水保障。大力开展“查漏失水专项行动”排查,降低供水缺口。特殊时期制定保水供水应急方案,落实应急送水车辆、提水泵、发电设备、供水管道等应急设备设施,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制定水源调度方案,通过就地找水、异地引水、新建应急水源工程等途径广辟水源,全力保障人畜饮水。优化水费收缴,实现公众号、微信服务缴纳水费。是严格逗硬考核。由水利局牵头实施乡村水务工作,润泽水务公司具体负责县级乡村水务投融资、工程建设、建后管理公司等工作。水利局加强对润泽水务公司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监管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依据。

四、强化宣传,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一是加大法规宣传。加大对《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规定制作、发放、张贴农村饮水安全用水户明白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建议。二是加大监督执法严禁破坏村镇供水设施行为的发生,对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未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供水水质未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的单位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供水安全。是推行节约用水。对各镇(街道)传达储水,错峰用水,要求传达到村社,村社宣传到家家户户,让人人知晓,尽最大可能节约自来水。限制双节期间用水大户用水水量,制定节水方案,通过限流、错峰等方式节约用水。四是畅通沟通渠道主动公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责任人、供水服务电话和各级监督电话,畅通问题反馈渠道。落实供水保障值班制度,落实专人24小时值班,及时回应群众饮水诉求,努力把农村供水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对可能出现的枯水期水量减少、节假日用水量激增造成的水量、水压不足问题,提前做好群众宣传解释工作。

[责任编辑:邱英]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