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全国文明村”摆渡人彭育晚:让“致富”之花盛开在乡间

2022-07-27 23:58:0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国基层网讯(通讯员 周浩 林丽晓 申佳梨)为进一步学习油溪桥村的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经验,近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深入访谈了油溪桥村村支书彭育晚。

夜幕渐沉,喧嚣渐悄,村里每家每户都灯光明亮。走进会议室,醒目的“为人民服务”的牌匾映入眼帘,此时一个身影正在主持村民会议,他眼眶里的红血丝清晰可见。夜晚还在为村里事物忙碌的他,早上刚到医院打完点滴,又马上赶回村子,为油溪桥的发展而奔走,深夜回到家后还要通宵达旦写材料。但只要想到村民,他心中就充满了激情和干劲。他就是油溪桥村村支书——彭育晚。这已是彭育晚在油溪桥村工作的第15个年头,他心中一直装着乡亲们,真心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彭育晚,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18岁后参军入伍,四次荣立三等功,1997年退役后到广西南宁经商,先后荣获“中国好人”“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湖南省政治优秀工作者”等48项荣誉称号。

以实干底色,诠释军人担当

四年军旅生涯期间,彭育晚主要训练的是射击40火箭筒,“这种炮在当时很贵,打一炮需要480块钱。我舍不得打,怕打不中就浪费了,于是我就一个劲地琢磨怎样才能打得中。”彭育晚如是说。在军队中练就的滴水穿石的刻苦精神,后来一直贯穿于他的工作中。

2007年,正值彭育晚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放弃了经营多年的生意,带着对家乡的眷念,踏上了返乡的路途,毅然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那时,油溪桥村背着4.5万元负债,以“烂、懒、散、穷”出名,彭育晚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决心带领村民走出困境,共同致富。

村庄的改变从一棵树开始,彭育晚一直怀着村庄永续发展的情怀和希冀,带领党员干部植树造林,只栽树不砍树,十五年下来,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2.8%。

十五年来,他秉持着“要用军人作风改变基层形象”的信念,发扬军人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下定决心整治好村子,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展现退伍军人的铮铮铁骨,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步入油溪桥村,村内房屋鳞次栉比,宽阔平坦的硬化路进村入户,干净整洁的道路两边,满池荷花沿路盛开;房屋外的墙壁上,各种标语彰显着油溪桥村的巨大改变。曾经那个环境恶劣、民风彪悍的村子已蜕变为水田纵横、邻里和睦的世外桃源。

(图为彭育晚在向参观人员讲述油溪桥村发展历程)

以为民情怀,提升治理温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彭育晚一上任就开始想方设法改善村里的经济情况和村民的生活条件。在他的号召下,全村党员干部带头建设村庄。不仅为村庄修路,还带领村民自筹资金建设自来水管道。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彭育晚以解决林权纠纷为切入口,创立林权改革“八字方针”,为发展集体经济打响“开门红”。

在建设油溪桥村的过程中,起初有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为尽快熟悉情况,打开局面,彭育晚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找村干部寻根问策,每天不厌其烦地给一户户人家讲政策、做思想工作。彭育晚决心取信于民,他以身垂范,将所有工资津贴捐给困难群众,为重大病症患者筹集资金,在危房改造中挺身而出帮助每一个村民,接连几件事让村民看到了彭育晚实干的态度,也开始参与到村里的建设中来。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他就带领村民义务劳动;产业发展缺少技术,他就邀请农业专家把脉问诊;村里缺少人才队伍,他就引进技术型人才发展产业。“多条腿走路”让彭育晚蹚出一条致富路,使得油溪桥从原本一穷二白的省级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

00001469964106341_75.jpg

(图为调研团成员正在访谈彭育晚书记)

以五星闪耀,建设美丽村庄

彭育晚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护航。15年来,他创立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制度,落实村规民约,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生产和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他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用铁锹、榔头修路,架起了和外界交流的桥梁,也铺就了致富的坦途。

在解决完一系列问题后,彭育晚又把目光投向村风民风。面对油溪桥村村风、民风落后的情况,彭育晚提出口号:“我们这一代人做了什么?我们又为下一代留下了什么?”,他以党风带民风、以党建带村建,动员村民向节约要资源、向文明要生产力,照亮了乡村文明治理路。

如今,油溪桥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62项,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这一切都离不开彭育晚的默默坚守与奉献。

成绩面前不停步。彭育晚说:“带领村民致富不是唯一的目的,探索乡村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是我毕生的追求。”他愿意为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始终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落地生根。

彭育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赤子之心,用心做好为民服务的每件小事,把心中装着群众的大爱深深烙印在油溪桥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成为了油溪桥村致富路上的摆渡人。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