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骨语》剧名并非来自《识骨寻踪》
由张龄心、高仁主演的网剧《骨语》正在腾讯视频播出。该剧取材自女法医王雪梅的工作经历,讲述特案组破获各种离奇凶案的故事。
纵观国内网剧市场,刑侦推理类剧集似乎从未缺席过。无论是2016年的《法医秦明》,还是去年夏天的《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都掀起过国产刑侦类剧集的收视热潮,但与此同时也将此类型的剧集尺度与观众的期待值明显拉高。
《骨语》播出后,网友质疑法医除了解剖尸体还勘察现场、分析追查案情,干了刑侦的各个工种;男主作为特案组组长动不动就生气,破案靠经验;现场勘查时不带脚套等。对此,新京报记者专访该剧导演扈耀之,他回应称《骨语》就是一部法医剧,不是纯粹意义的公安题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重要的是希望观众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价值所在。
质疑1 剧名
从原型访谈中得到灵感
谈起“骨语”,很多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剧《识骨寻踪》,讲述主人公根据受害者的尸骨,分析寻获常人难以发现的线索,从而协助FBI破案的故事。对于观众对剧名的质疑,导演扈耀之解释道,因为是以王雪梅为蓝本来创作的,所以剧名最早的想法是叫《女法医》。
“骨语”其实是一个死亡大概念:“雪梅老师在她的访谈当中说过,她的职业就是与亡灵对话的人,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觉得特别感动。后来大家一致决定叫《骨语》,骨头发出的语言,其实就是想说和亡灵对话。”
质疑2 题材
法医剧不是纯破案剧
因为一开始的剧情设置就偏向于张龄心饰演的女法医夏萤,所以扈耀之也坦言对高仁饰演的特案组组长尚桀的设计先天不足。在导演扈耀之的最初想法中,尚桀是团队的定海神针,所有线索汇总到他那里,然后他来拿方案,指方向。
对于现在观众觉得女法医戏份多,弱化了尚桀的作用以及破案逻辑缺失的质疑,扈耀之认为,《骨语》的题材就是法医剧,不是纯粹的警察破案的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有选择和侧重,也多多少少有一些损失或遗憾。
质疑3 镜头
尽量减少血腥镜头
职业剧都不可避免地加入感情戏。扈耀之觉得职业剧中的感情线可以有,但要看怎么用。拍《骨语》他特别注意这一点:“(感情戏)有一点点小感觉就够了。观众不是为了看谈恋爱,是要看法医怎么破案。”
关于镜头尺度问题,扈耀之认为,有冲击力的镜头不是为了博眼球,只是想要表现气氛,所以在拍摄中尽量减少了血腥镜头。有网友质疑,警察进入犯罪现场时为什么不穿鞋套?扈耀之解释说,现场的第一次取证最重要,在第一次取证结束之后,去现场的人就不会再穿鞋套了。而夏萤他们并不是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
【导演谈比较】
同类剧比较是好事
扈耀之称,指导《骨语》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知识和可看性的结合上有困难:“因为我以前拍的多半是文艺片,这次拍《骨语》筹备了大概一年半,其中近一年都在讨论剧本,写了几稿都不满意。”
因为同属刑侦类剧集,《骨语》难免会被许多网友拿来与《法医秦明》乃至《白夜追凶》等比较。扈耀之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表明大家都特别关注这种艺术创作。但他认为,类比的前提是大家的拍摄时间、演员、题材全都相同,否则是无法比较的。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实习生 徐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