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陕西神木:全面小康迈新途

2020-09-23 11:33:50    来源:中国网    访问:    

神木,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全市共有建档立卡户9321户19429人,贫困村24个。

几年来,神木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主要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把资源向脱贫攻坚倾斜,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分类施策、精准到户,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脱贫攻坚工作捷报频传。

截至目前,全市共实现7876户17637人脱贫,24个贫困村全部高质量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409元。如今,这里产业优、乡村美、百姓富。

今天的神木,一个个特色产业开花结果,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一条条农村公路通村到组,畅通贫困群众“幸福路”;一座座农家新居拔地而起,实现贫困群众“安居梦”……神木人民正阔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

中鸡镇纳林采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小葡萄“串”起扶贫大产业

因地制宜谋产业,致富门路越走越宽

山上百余亩果树枝繁叶茂,山下60多座蔬果大棚排列有序,鱼塘波光粼粼。神木市大柳塔试验区生油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大变样。

从2017年开始,生油村筹建了蔬果大棚、鱼塘等项目,并在用工方面优先照顾贫困户,让贫困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2018年初,该村梁界小组114人每人入股蔬果大棚1万元,当年年底每人就领到分红6000元。

除了蔬果大棚,该村其余小组也分别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和分社,发展种植养殖及特色瓜果蔬菜观光采摘业,形成了“一组一业”的发展格局。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神木市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通过折股量化、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享受分红。24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村集体产业,成立了32个村级合作经济组织。

探索建立了“三补一奖”到户产业扶贫模式,即畜牧引种补贴80%、农机具补贴70%、新建圈舍补贴60元/平方米、种养殖奖补不超过5000元,并对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支持,鼓励贫困户发展适度规模种养循环农业模式。2462户贫困户依托家庭产业脱贫致富。

将所有贫困村全部纳入光伏扶贫范围,建成光伏电站24个,收益用于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等,目前,已收益分配565.2万元。

同频共振稳就业,百姓“饭碗”更牢更稳

在神木市栏杆堡镇张家坬村,过去一心想着在土里刨食的脱贫户刘国清从没想到会与养殖结缘。刘国清一家原本仅靠种地维持生计,还要供两个大学生,生活捉襟见肘。

爱心企业设立扶贫励志奖学金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

2018年,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通过神木市公益性协管员考试,分别被分配到高家堡镇和大保当镇工作,月工资2500元,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现在不仅孩子们有了稳定工作,在好政策的奖补鼓励下,我也开始养殖秦川牛,扩大种植规模,家里人均收入2万多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如今的刘国清一家,早已摘了“贫困帽”,靠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稳就业。在神木,像刘国清家一样通过政府“搭桥”走向致富的典型不胜枚举。神木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自查,建立了就业创业信息登记卡和实名制台帐,量身安排就业岗位,为其穿上稳脱贫能致富的“工作服”。

开办专场招聘会,为贫困户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岗位;开辟森林防火、保洁、公路养护岗位,环卫、治安、社会保障协管员等服务性、辅助性公益专岗及企业特设公益岗位,为“三无”贫困劳动力、贫困大学生、有劳动能力无技能的贫困人口优先提供就业机会;通过民营企业吸纳、产业就业、认定扶贫工厂等途径,转移劳动力……几年来,神木市通过就业扶贫累计实现了贫困人口4704人就业。

精准施策补短板,乡村底色越擦越亮

走进神木市花石崖镇高念文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每组每户,村级文化广场功能完善,亮丽的新农村景观映入眼帘。

“放到几年前,这样的场景想都不敢想。现在,村里的交通改善了,自来水通了,太阳能路灯也装上了,人居环境变好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提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村民高忠平感慨万千。

高念文村地处神木市南部,地势偏远,交通不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通村道路拓宽了,“组组通”公路建成了,太阳能路灯也装上了,村民小组全部通了动力电,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村里还实施了卫生厕所改造工程,投放了垃圾收集车……2018年底,该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尔林兔镇袁家圪堵村,村民在就业扶贫社区工厂用柳条编织帽子

“现在坐在家门口就有人上门收购小杂粮、土豆等农副产品,再也不用人挑牛拉往外运。”说起现在的生活,高忠平脸上满是笑容。

高念文村之变,是神木市精准施策、补齐发展短板的一个“缩影”。

神木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围绕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补齐发展短板,脱贫攻坚根基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神木市综合统筹,将资源和资金向中南部8个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镇街倾斜,加强贫困村和低收入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水、电、路提升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许多像高念文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换了新面貌。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差等问题,神木市实施了农村环境卫生“三整治、三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村级垃圾集中处理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残损房屋修缮,推进生产生活清洁化、废弃物资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提高。

对于建档立卡户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神木市建立了医养结合集中养护管理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和爱心人士参与养老体系建设,选定神木市惠民医院为定点医养结合中心,并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养老机构36处,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70个。

“志智”双扶同发力,富了口袋更富脑袋

在神木市,“攒积分”活动让贫困户心中的弦紧了又紧。

该市设立27个“爱心超市”,将村民日常表现与积分兑换挂钩,严格按贫困户积分等价兑换物品,用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在积分兑换活动的激励下,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和参与乡村建设意识迅速发酵,催生了大家“比富裕、比和谐、比美德、比环境”的热情。如今,走进24个脱贫村,房前屋后干干净净,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家人之间互相关心,贫困户你追我赶争相脱贫。

神木市花石崖镇高念文村口广场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神木市在消除精神贫困上下硬功夫,建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更富脑袋。

对此,神木市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开展道德讲堂进学校、进贫困村、进贫困户巡讲,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评议各类先进典型,增强贫困群众见贤思齐的正能量,倒逼贫困户自觉反省;规范约束村民行为,制定移风易俗红白事办事标准,杜绝红白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现象;建立征信平台和“红黑榜”发布制度,广泛开展诚信市民、诚信商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失信惩戒,守信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

神木市以镇街为单位设立农村“孝善基金”,鼓励子女缴纳“孝心赡养金”,“孝善基金”按季度给予20%的奖励补助。截至目前,已有4013名群众落实赡养责任。

神木市还从“扶智长本领”入手,统筹职业教育资源,综合运用“菜单式”“田间地头式”“课堂+基地式”等方式,多次开展脱贫致富带头人及贫困群众实用技术等培训,让有劳动能力者每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或技能,促进贫困群众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这套“智志双扶”组合拳,既为贫困户解开了“思想扣子”,也找到了致富路子,实现了外部多元帮扶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共振。

倾情帮扶拔穷根,协力攻坚奔向小康

神木市产业脱贫办产业引种羊子10只,市农商银行送来5万元贴息贷款,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多方奔走争取资金……在多方帮扶下,神木市栏杆堡镇脱贫户折埃彦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不仅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被评为榆林市模范脱贫户,成了全市脱贫致富的典范。

类似的故事,过去的几年在神木市不断上演,其背后发挥支撑作用的,则是神木市动员全市各方力量凝聚而成的磅礴伟力。

帮扶干部上门送服务

所有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聚合、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一线聚焦、所有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秉持这样的思路,神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4大班子,20个镇(街道)、8个工作专班、326个行政村扶贫干部,20支督战工作队拧成一股绳,聚力扶贫。

2300多名领导干部到扶贫一线“结对扶”,24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驻村扶”,12支科技服务队开展“智力扶”,神木市选派一大批精兵强将躬耕扶贫一线,形成了“扶贫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强大帮扶力量。

神木市还注重分级分类培训扶贫干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3000余场次,培训2.9万人次,为就业创业精准脱贫提供了智力支持。

此外,动员150户企业结对帮扶133个贫困村和低收入村,投入帮扶资金1.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24个;组织企业家累计向贫困群众捐资捐物300余万元;“慈善一日捐”“巾帼助脱贫”……社会各界全力参与脱贫攻坚,一股股爱心涌动的暖流,凝结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幸福笑脸洋溢在贫困户脸上……如今,宏伟的小康梦在神木这片土地上正逐步成为现实。在决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神木市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砥砺前行,向着全面小康的征程携手迈进。(文/牛云芳 图/丁向龙)

[责任编辑:庞钧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