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洪 曹瀛 王旭
指导老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李倩
近日,一支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暑期“湘野繁星,语遗同行”三下乡团队成员组成的乡村振兴调研组走进邵阳市邵阳县塘田市镇双井村,开展了一场细致深入的乡村振兴调研。
邵阳县塘田市镇双井村,因当地的两口古井而得名。井水冰凉清澈,见证了一代代双井村人民辛勤努力。而在如今,无波古井也皱起涟漪,新时代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双井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在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政策的大背景下,双井村紧跟县、镇两级的指导,在中国东方集团的定点帮扶下,深入挖掘当地资源,发挥地理、环境与人文优势,多元发发展了种植业如:丝瓜、葡萄、黄精等,养殖业,如:林蛙、肉牛、鸡等多种产业,以多元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三下乡团队成员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双井村进行产业调研,并先后走进烤烟制作车间、黄花梨种植产业园、丝瓜种植基地、林间养牛场、林蛙养殖基地、龙舟码头和李氏宗祠等地。
在广袤无垠的田野间,一排排笔直的水泥柱上,竟然奇迹般地生长出了与人等高、硕大无比的丝瓜,它们好像自然界的巨人,傲然挺立于绿意盎然之中,这一幕不禁让途经此地的队员们纷纷驻足,投以惊奇与赞叹的目光。丝瓜藤蔓缠绕,绿叶间点缀着朵朵黄花,而那些“巨型”丝瓜则如同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挂满枝头,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好奇心也被彻底激发。
这时,一位负责人走上前来,他耐心地向大家解释道:“这些丝瓜,并非出现在寻常餐桌上的品种,而是我们双井村引以为傲的一大特色产业——‘巨型丝瓜’的杰作。它们的用途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这些丝瓜的纤维能够转化为柔软而坚韧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鞋垫、床垫、枕头等家居用品的制作中。这些产品不仅环保健康,还因其独特的舒适度和耐用性而备受市场青睐。”
负责人继续介绍道:“在我们双井村,像这样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的丝瓜田共有200余亩,它们不仅是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通过规模化种植、品牌化运营,我们的丝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更是远销海外。丝瓜产业的种植为双井村解决了80人的就业,50人脱贫,人均务工收入约5000元”。
团队成员高蕊表示“在一亩亩绿意蓬勃的丝瓜田里,双井村因地制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振兴新方法和新路径——丝瓜田的这头是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奋斗,丝瓜田的那头是正在吹响的致富号角。相信双井村只要抓稳抓牢因地制宜这把‘金钥匙‘,未来一定能够叩响更多致富之门。”
三下乡队员们无不感慨万分,他们被双井村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所深深打动,也对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充满了敬意。在这片丝瓜的海洋中,他们仿佛看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感受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调研的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双井村的林蛙养殖基地。林蛙,学名雪蛤,生长在中国东北部。富含多种激素、维生素等,在药用、滋补和美容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中,蛤蟆油对中老年人健康尤为有益。2017年,邵阳县塘田市镇双井村开始引进林蛙养殖,这是目前为止黄河以南唯一一家养殖林蛙的基地。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林蛙养殖刚进入南方时并不顺利,早些年,林蛙的存活率并不高,易感染病菌。经过多年的方法改进和经验总结,养殖主发现养殖林蛙要使用高蛋白的黄粉虫喂养,且林蛙养殖周边不能有禽类养殖。林蛙生性胆小,喜欢干燥凉爽的环境,养殖户根据它的生性特点在场内种植了小型苗木,装上竹排,供林蛙休憩。如今,双井村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林蛙养殖技术,在东北林蛙的生长周期需要两三年,现在只需要一年,经济效益番了一番。2023年,双井村启用四个大棚养殖林蛙,年产值达百万元,净利润达6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元。
林蛙养殖户说:“我已经来这边养殖林蛙七年了,在刚刚开始时,也走了一些弯路,好在现在技术已经成熟了,可以大规模的养殖了。”
由于蛙类的视觉特点,林蛙养殖的饲料必须是鲜活的黄粉虫,养殖中根据林蛙的大小喂养适宜大小的黄粉虫。黄粉虫被放在一条狭长的悬挂着的饲养槽里,黄粉虫会顺着饲养槽往外爬,林蛙或主动出击或守株待兔。
团队成员江晴询问道“叔叔,这里大概有多少大棚在养殖林蛙啊?”,“八个大棚,占地约有十亩地。”对方回道。
“我们在这里养殖林蛙,经济效应十分可观,还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当时我们建造这个大棚和所雇佣的乡亲现在也在基地工作,一年收入也有2~3万元。现在,我们准备扩大林蛙的养殖面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地的养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养殖林蛙带来的经济效应,让乡亲们都发家致富,幸福起来。”
林蛙长成成蛙大约是每只50克左右,林蛙的的销售价格达到每公斤400元,且有东北的买家专门上门收取林蛙,不愁销售。
调研组的成员在听完这位从东北南下,为养殖林蛙坚守七年光阴的养蛙人深感敬佩,并深刻体验到了创业初期的辛酸,但是同样也被这位多年始终如一,一心改良林蛙养殖技术的养娃人充满敬意,也对如今养殖技术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
调研第三站,一行人抵达了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葡萄种植基地。目之所及,一串串葡萄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挂满枝头,它们饱满圆润,色泽诱人,令人垂涎欲滴,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品尝那藏在表皮之下的甘甜。
基地的负责人是一只手臂被截肢的残疾人,他满脸自豪地向大家介绍道:“这里,是我们精心培育的葡萄乐园。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绿色生态管理,没有任何添加,确保每一颗葡萄都能达到最佳的品质。你们看,这些就是我们的明星产品——金手指葡萄,它们的形状类似金色的手指和口味香甜闻名;还有那边,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阳光玫瑰,它们不仅色泽诱人,更是集香甜与多汁于一身。”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自豪。
接着,负责人热情地邀请大家亲自体验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甜蜜。他亲手剪下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分发给每位队员。大家接过葡萄,轻轻剥去外皮,露出里面晶莹剔透、仿佛能掐出水的果肉。放入口中,瞬间,一股葡萄的浓郁的气息在口中爆开,令人心旷神怡。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里的葡萄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开始为葡萄的宣传建言献策,提出了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有关葡萄内容的图文、短视频以及直播带货各类传播形式,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颗颗硕果彰显着双井村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夕阳落幕映照着田地里辛勤的工作者和善美好的笑容。带领我们四处调研的工作人员表示,“双井村是由从前的四个村落相聚结合而成的,所以我们村的产业种类以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加上中国东方集团的大力扶持和技术帮扶,才能让如今的各类特色产业做出一定成绩,我们非常感激中国东方的帮助,同样,我们也感谢双井村人民的辛勤努力。”
伴随着日落昏光,“李氏宗祠”显得更外的醒目,当地村干部给我们介绍“李氏宗祠和不远的塘田战时讲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办讲学院的吕振羽当年便居住在此”。这里美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热情的乡村生活也为吕振羽积极投身讲学堂的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汽车在乡间的小路上缓缓行驶,直到一个码头边停了下来。调研组成员在龙舟码头上,我们偶遇了当地的村支部书记,他给我们介绍了双井村赛龙舟的传统,与我们熟知的端午赛龙舟不同,他们的端午节有两个,一个是国家法定的端午节,又称“大端午”,还有一个“小端午”。端午节既有为了纪念屈原吃粽子挂艾草,又有双井村组成的龙舟队在夫夷河里竞技,较好的保存下了本村的传统文化。
夕阳西下,调研团队结束了今天的调研工作,念念不舍地返回了驻扎地。回想这次调研之旅,团队成员曹瀛表示“在新时代的春风下,双井涟漪泛起,而前路还在脚下。这次调研,我切实感受到了双井村人民的辛勤与奋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双井村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好。” “实践出真知”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切实走进乡村,走近乡村振兴政策,发现了现代乡村振兴中多元产业融合的新路径。调研组的队员期待通过对双井村多元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的调查和研究,能为其他的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借鉴,为促进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