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闯入一片尘烟弥漫”——赴六盘水水城区沙龙社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4-08-05 13:57:0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在暑假,闯入一片尘烟弥漫。”

这句话是化用了我喜欢的一位博主的博客标题,用于形容本次实践可谓恰到好处。来到贵州、来到六盘水、来到沙龙社区,我们从兴奋到沉默、从兴奋到沉默、从兴奋再到沉默…总是这样反复。

沙龙社区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水城大道,社区总体情况较为严峻,大约有173户残疾人,绝大多数为贫困户。人员构成复杂(贫困户、易地搬迁户、残障人士、特殊情况人士)总人口约一万多户,其中六千多户是流动人口。原住民只有103户,主要人口是移民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洪家渡水库移民安置),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社区内老年人居多。社区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较为落后,社区帮扶工作开展艰难。

在这两年间,社区不断进行发展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低龄儿童居多的现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儿童活动室、儿童议事厅、图书室等特色功能室,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

实践队来到沙龙社区,映入眼帘地社区环境明亮整洁,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办公人员则专注于工作,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秩序。

一楼并排的是办公地点、儿童活动室和议事厅,室外的仓库也被改造成了儿童室外活动场地。二楼则是妇女协会的会议室和母婴室,还有社区会议厅,平时也作为孩子们写作业和学习的教室使用。三楼则设有图书室,为社区成员提供了一个安静的阅读和学习空间。

1358202401456286_133.jpg

在儿童活动室玩积木的孩子们

如今的沙龙社区焕然一新,完全无法想象这里是由众多搬迁户组成的,更无法想象他们曾经的困难。

我们面对将要结束的社区支教,突然有了一种茫然与不安,不是结束的兴奋。我想是因为那片光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久久无法消失。这里并非对支教的“刻板印象”里那样,充满贫穷与苦难。我们也不是什么能够去“告诉他们大城市的繁华便利”“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物。他们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快乐,远比我们想象地要热爱生活;社区那小小的三层建筑物,不算气派,可设施很是齐全,第一次对“社区就像家一样”有了实感。

01#"家一样的社区"

这个家一样的社区,给人无比温馨的感觉,可殊不知这份温馨源于苦难。

13584577747433022_133.jpg

“老师,我不回去,我家里没人”

“老师,我还没有吃饭”

“…”

社区一入门地地方,就挂着一大副拼着“我们”的照片墙。照片里有孩子、有大人、有老人,无一例外地是都灿烂地笑着,于是我们明白了,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家庭里的一员。

13593065877138283_133.jpg

社区入门处闪着光的“我们”

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

“所以这个我们也不是随便取的,‘我们’是我们社区的理念,因为我希望的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居民不再觉得社区只是那个沙龙社区,而是‘我们的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地方的主人。就是发挥主人翁精神的意思,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所以里面用的都是我们居民、我们开展活动的小朋友的照片,都收集起来。”

“其实我们在改变以后,包括我们那个值班表,我们都想了要怎么样才能更有温度一点?所以说这个卫生服务 365 天我们都在,其实就是‘我们’那个理念下慢慢产生的凝聚力,就是其实我们在一点一点的和老百姓沟通,和他们一起。”

社区的艰辛,哪怕只是通过这样简单的只言片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和贫困户的沟通是艰难的,在他们心里或许早就砌起了高墙,而社区的工作就是要让阳光穿透高墙,照到他们的心里去。

“就是现在哈,这一年多有一个感觉,就是那些老人家哈,我就是遇到他们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能认识,就是那种他就觉得说我有什么困难我去找你,你不会嫌弃我,你不会想办法帮我处理。”

这份“我们”之下的凝聚力,能克服万难。

02#“向日葵一样的孩子”

那群孩子,那群看起来脏兮兮的孩子。有的大夏天穿着毛衣,脸上却总挂着笑容;有的顶着乱蓬蓬的头发,眼神却清澈而有神。毫无了解的我们一开始看不出什么,只觉得他们格外地调皮,只知道他们把我们带给他们的巧克力吃得满脸都是,只知道他们一直问“老师,还有巧克力吗?”现在想来,似乎一切都有迹可循。可是,他们阳光、开朗、活泼;就像任何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朋友。即便有些脏兮兮的,可他们的笑脸上看不到一丝阴霾,我想我们不如这群孩子。

我们拥有了这样一次宝贵的经历,抱着偏见接触了这群孩子,又粉碎我们的常识去理解这群孩子。

我印象最深刻地是社区的工作人员讲的一个小孩子。他父母早早离开,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瘫痪在床,奶奶年事已高。还有一个年幼的小弟弟,孩子已经有些叛逆了,因为平日里他多和奶奶生活,他觉得他说的他奶奶不懂,他奶奶说他也不愿意听。后来就天天弄来社区参加活动,现在是社区儿童委员会的骨干,自己要去当主持人,自己要策划活动,自己要带着大家做决定。

社区的工作人员对此感慨:

“你就会觉得他从以前那种叛逆小孩儿成为两眼放光的小大人儿。然后要把小朋友组织起来,还组织得那么好,你就会觉得这个是我们最成功的。”

一句“我们最成功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又见证着背后多少的苦难。

13595563438084755_133.jpg

与社区主任谈话交流

03# 用普通话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普通话是一座桥梁,沟通了封闭的世界与本应该广阔的天空。或许突然说道普通话的重要性会显得很生硬。可是,这的确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没有普通话的交流是困难的。

在社区的某个中午,突然有一个小男孩拦在了我的面前叫着“老师、老师,过来”随后把手指指向了活动室角落里一个畏畏缩缩地小女孩。她一直埋着头,我问怎么了,她就小声嘟嘟囔囔。因为她说得是方言,我只能反复地问,半天才明白她是头疼。

普通话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工具。

我们在社区进行普通话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社区的许多居民,无法很好地融入城区,处于“难就业”“高度依靠社区”的状况。社区的一个嬢嬢在我们采访她时,用普通话骄傲地说,自己喜欢普通话,平日里坚持练习,最后凭借着自己流利的普通话找了份工作。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的居民明明聪明能干、肯吃苦,却无法就业,原因仅仅是不会普通话。

没有这种工具的他们缺少了打开世界这座大门的钥匙。最为头疼地,由于是搬迁户,社区的人能否很好的融入当地城区,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化水平的影响。

“所以搬来的基本上都是要么太偏远,要么就是情况太特殊,生病了的残疾的,什么样的都有,我们现在的这个地方小区有 3, 000 多人嘛。再加上我们外面的两个、三个新小区,所以我们的人口比较多,对于水城区来说,大家都是新融入进来的新市民。”

14002154608932168_133.jpg

和小朋友们一起自拍

所以,不能让他们因为文化水平低、因为语言问题而与这个地方产生隔阂。我们想,在这里,推普是有这样的意义的。

在社区支教的温馨时光里,我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觉醒与成长的飞跃。这不仅仅是一段教学相长的旅程,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洞察与自我价值的重塑。在沙龙社区中,我们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也从沙龙社区中看到无数个社区的影子,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

我们亲眼见证了社区教育的力量——它如同细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滋养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与社区居民的深入交流,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份“改变”的不易之处。

我们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当勇于担当,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大局之中,用知识和技能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因此,我诚挚地呼吁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让我们以教育为桥梁,连接城市与乡村,传递知识与希望;让我们以青春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灯塔,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同行,奉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

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语”你“黔”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副队长 刘婧烨

图片来源:西南交通大学“语”你“黔”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 成员 徐永康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