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正在消逝的手艺:修版师用笔修复黑白照片修复光阴
没有电脑修图软件的年代,他用笔修复黑白照片
他是那时候的后期修图师,给照片美颜全靠手艺
修复光阴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伟利 文/摄
朱耀坤喜欢用嘴巴蘸水,能更好地控制毛笔上的水分。
修版师是什么?
这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
这是上世纪一个鲜为人知的职业。在黑白照相盛行的年代,他与拍过照的人都有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拍完照要等几天才能拿到冲洗好的照片。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拍摄和冲洗,他们拿到的照片还经过修版师的修整。因此修版师也被称为隐形的“美颜师”。
在杭州萧山潘水南苑一家药材店里,便隐匿着这样一位修版师,至今仍在修复不少珍贵的黑白老照片。
他用他的笔修复的那些关于岁月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近日,钱报记者走近了他的生活。
40年前习得的手艺
今年64岁的朱耀坤是萧山人,和妻子开了一家药材店。他还有另一个爱好——修复黑白老照片。
这门手艺习得于40年前——1979年,服从单位安排,朱耀坤从厨师转行到萧山城厢照相馆,做的工作就是修版师,“跟临浦调过来的一位老师学的。”
修版师的工作是负责在底片上用铅笔修,或者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用毛笔调整图像缺陷,就像现在的后期修图师。在底片上修版,朱耀坤的工具是一支笔芯削得很长很细的铅笔。底片的黑白与实际相反,在底片上多加几笔黑色,洗出来的照片会多一些白净。
为了把底片看得清晰,修版的整个过程都在黑漆漆的修版箱里进行,头蒙黑布,集中一束光源对准底片。
修版的铅笔为什么要削得这么细这么长?
朱耀坤说:“长,是为了手影子不挡住底片,细是为了修得更精准。”
“修得最多的是脸部。特别是脸上的青春痘,我用铅笔把它涂黑,这样出来的照片上就没有痘痘了。”
“比如眼尾皱纹有白点,就要用铅笔把它涂黑,这样出来的照片看上去年轻。”
除了修掉瑕疵,朱耀坤有时还要给照片美颜:加深阴面,让脸部更有立体感;给女士画上几笔睫毛、添两个酒窝……
一天八小时,他都这样耐心地在底片上一点点修出细腻的皮肤纹路,画阴影,留高光。
去年4月份,何先生带了一张姑妈的老照片,希望能把照片中的姑妈修得更好看一些。姑妈抚养他长大,俩人情同母子。朱耀坤用毛笔把她左脸阴影加深,柔化了皮肤上的斑点,同时淡化皱纹,在眉毛和双眼皮添了几笔,使她看上去年轻了10岁。
修复光阴的故事
修完底片,洗出来的照片还要再修。
修照片的工具不再是铅笔,而是一支毛笔和一块不会褪色的墨——这两样工具朱耀坤一直保存着,已经有30多年历史。
“金不换墨块非常有名,它不会褪色;大紫三羊毫的毛笔也很好。”朱耀坤记得,这毛笔当时他花了三块六毛二买的,“这钱在当时已经是巨额了。”
用这两样工具,朱耀坤一直做着照片的修复工作。
黑白照片流行时,刚洗出来的照片还要再修一遍。
到了1999年底,数码相机成为摄影界的主流,朱耀坤离开了照相馆。不过,来找他修复老照片的人仍络绎不绝。
去年,余杭临平的沈先生找到朱耀坤,手上拿了三五张同一个人的照片,他的母亲在沈先生14岁时去世了,只留下一张照片。多年的潮湿、霉菌,让这张照片看起来像被刷子用力地摩擦过。左脸有一大块已经掉落,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的左半边也都磨损严重,耳朵轮廓模糊,脖子、衣服上还有多处划痕。沈先生找过许多照相馆修复这张照片,电脑修复过,手工也修复过,最大放大到16寸,但始终觉得不像母亲。
他后来找到了朱耀坤。
朱耀坤留下了最斑驳的原版照片,前前后后花了两天时间,将照片修复。沈先生看到后非常喜欢,哥哥姐姐们也觉得这就是母亲的模样。
过了几天,沈先生又拿来一张破损的照片,这一次是他小学时的照片,“他要去开同学会,想把这张照片修复好送给同学。照片上的人数有点多,不少人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这次,朱耀坤用了四天时间才修复好,还把照片做成了版画,快递给了沈先生。
一位萧山人拿来的照片,照片是他们一家小时候的合照。朱耀坤用几天时间修复好,恢复了旧时模样。
正在消逝的手艺
朱耀坤说,修版师这门手艺很枯燥,修版时要一门心思,还要耐得住寂寞。1987年,他参加杭州地区职称考试时,只有他一个男的,其余清一色女生,“数码相机出来后,很多修版师纷纷转行了。”
现在,朱耀坤还守着他的毛笔和金不换墨块,闲暇时替找上门来的人们修补着老的黑白照片,也听他们讲着照片背后的岁月和故事,“价格?收什么钱呀。来找我修复老照片的,我觉得他们是带着一颗孝心来的,为什么不帮他们圆了这份孝心呢?”朱耀坤说,看到斑驳照片经他手恢复了旧时模样的时候,很开心的。
这样一门手艺正在渐渐消逝。
“找不到人继承咯。”每每想到这里,朱耀坤心里会有些怅然,也更加觉得能替人多修补几张老照片是一件幸运的事,“只要眼睛还看得见,我还会继续做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