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杭电学子三下乡:游嘉兴南湖,悟红船精神

2024-09-02 10:55:0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1921年,中国历史的天空被一抹耀眼的红色所点亮——一个重要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胜利闭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党的诞生,更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正式启航。2024年暑假,我们的社会实践小组开展了追溯红色记忆,感悟红船精神的嘉兴南湖行。

1 游湖登岛

嘉兴南湖风景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以其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千百年来,南湖以其特有的风姿吸引着四方的游人,历代文人学士为南湖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和美奂绝伦的画卷。然而,今天的南湖能如此闻名遐迩、举世瞩目,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南湖曾经发生过一件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个重要会议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普通游船上续会落幕。它是集旅游观光、南湖风光 休闲娱乐、历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景区。南湖不仅有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烟雨景致,更是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承载着革命先驱们最初的梦想与信念。

在入口处乘船几分钟便可踏上位于湖中心的湖心岛,周末南湖游人如梭,党员,高校学生,带着孩子来学习历史的家长。如今,每年200多万名游客从世界各地汇聚南湖瞻仰这艘小小的红船,追寻红色党史,汲取精神养分。

(图为嘉兴南湖景区一角 陈炜丽 摄)

2寻一大红船

登上湖心岛便能望见一大红船。慢慢走近,先映入眼帘的是为纪念会议而建的访踪亭,亭中矗立着一块由董必武先生在1964年重访南湖时所提诗句刻制的石碑。

(图为访踪亭 陈炜丽 摄)

(图为访踪亭石碑 陈炜丽 摄)

再往里走几步便看到了红船了。看着在湖上荡漾的的画舫,大家心中感慨万千,红船精神浮现在脑海之中。总书记曾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并深刻阐述了“红船精神”的主要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并明确指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建党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昭示着他们的初心与使命。

(图为南湖红船 陈炜丽 摄)

参观完红船,登上烟雨楼远望。远处高楼平地而起,虽不复当年意境,但可感受国家发展之快。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的安居乐业。

3 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游览完湖心岛即可登船回到会景园,沿着标志走便到了纪念馆的入口。

(图为南湖革命纪念馆 陈炜丽 摄)

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0月,1960年,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关怀下,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了。建馆之初,馆址设在湖心岛。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南湖成为旅游风景区。2006年建立新馆。它是会址的宣传、保护、管理机构,属于近现代纪念性专题纪念馆,隶属浙江省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纪念馆正门处的石头上刻着八个大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图为纪念馆门前景色 陈炜丽 摄)

走进朱红色镶有门钉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铜制红船雕塑及其边上的浮雕,浮雕采用上下错落的块状分割组合形式:上层以嘉兴南湖的风景名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会议召开的社会背景。下层则显示序厅“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的中心主题。左侧是党旗,抬头是一枚令人震撼的巨型党徽。

(图为馆内巨型党徽 陈炜丽 摄)

展馆共有3个楼层,一楼和二楼为“开天辟地”单元,包括“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党的成立”和“十三位代表生平事迹介绍”三个部分;三楼则为“光辉历程”单元,包括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部分。

馆内陈列了中共一大的史料,详细讲述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如何传播,党的成立,党如何带领中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漫步馆中,不仅可以见到各种党的宣言的译本、丰富的史料,更能了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不断探索、抗争的过程。

参观完纪念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图为馆内一角 陈炜丽 摄)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党既是“红船精神”的铸魂者,更是这一伟大精神血脉赓续弘扬的传承者。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奉献,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胜利驰向光辉的彼岸。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更应不畏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杭州电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