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苏科学子寒假实践:与张謇同行,传实业薪火

2024-03-06 15:48:3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缅怀张謇先生的卓越成就,探索当代民族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你好·张謇”实践团队在1月期间开展了系列社会实践,感受民族企业家“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精神,并推动张謇精神的传播推广。

踏足南通故土 找寻张謇足迹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濠河之滨,由晚清状元、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通博物苑时指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可以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

图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博物苑。

2024年1月,团队成员来到了张謇先生的故居——濠南别业,其建于1914年,由南通籍的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在这里,团队成员可以跨越时空、近距离地了解张謇,感受其生活的足迹与气息。从1895年创建大生纱厂起,张謇就在南通各地奔波,可以说近20年居无定所,直到1914年,张謇才在博物苑西北建造他在南通城里的第一所住宅,住宅于1915年6月落成,张謇举家迁入,称名濠南别业。

图为团队在听濠南别业内讲解员讲解。

在参观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一些游客进行了随机采访,采访内容主要围绕对张謇先生的印象、事迹、贡献、影响以及张謇纪念馆等内容来进行。随机采访的游客对张謇先生都有所了解,认为张謇一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业,为南通乃至全国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謇精神荣应代代相传、世世相承。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随机采访。

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张謇企业家精神展,了解与认识到了张謇先生忠信笃敬、倡导诚信,注重质量、树立信誉,制定法律、依法经营,利用厚生、裨益民食,兴办慈善、周恤乡里,为民生计、全面经营等的光辉事迹。

学思精神传承 厚植赤子情怀

在海门张謇研究会,研究会创会的老会长、原海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袁蕴豪,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晓石,张謇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海门中学百年赋的作者沈振元,三位学者向团队成员分别介绍了自己研究张謇的渊源,然后详细地解答团队成员的一些疑问与困惑。

三位老师一致认为,张謇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救国救民的先锋,出类拔萃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据介绍,海门张謇研究会坚持三条原则,第一是“以张謇精神研究张謇”,这也是研究会的首倡;第二是“发动大家去看”;第三是“研究要有实际的作用”,即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研究成果应该服务于社会。例如扩大常乐张謇纪念馆、建张謇大道、塑造张謇塑像等。袁老的教导与启发令每一位团队成员记忆犹新:“希望你们的研究也是这样,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在应用,当然要应用首先肯定要研究,研究是根,这样才能开出美丽的花。”

图为老师们交流。

张謇是民营企业家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向张謇学习企业家精神。那么,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袁老师提出,企业家精神的现代意义和三个问题有关,一是办企业为什么,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办企业为国家为百姓,只有围绕国家才不会偏离方向;二是企业靠什么,靠守法、靠自力更生、靠智慧、靠合作、靠员工,而不是靠投机、靠拉关系;三是企业家应该懂得赚钱为什么,赚钱一定是为人民、为社会。由此出发,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可以具体解读为爱国主义精神、为民解困的精神、系统思维精神、务实的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这些都值得后人深入、持久的学习。

图为三位老师与团队成员合影,前排左一为徐晓石、中间为袁蕴豪、右一为沈振元。

访张謇故里 与先贤对话

跨进张謇纪念馆大门,迎面而立的照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张謇的一生见证了这句话的真谛。

绿树掩映的张謇纪念馆大厅,既有民族风元素又有欧式风格,这是根据张謇一生敢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人生特点量身设计的。大厅中央屹立着张謇的半身铜像,只见张謇身着西装,戴着领结,两眼深情地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索着实业救国的宏伟大计。团队参观了馆内每个展区,回顾了张謇波澜壮阔的一生,纪念馆内陈列了张謇兴办纺织厂、酒厂等广为人知的往事,还有张謇支持开设照相馆、兴建水利等不为人知的事迹。可以说,张謇一生广泛涉及各个行业,是“实业救国”理念真正践行者。张謇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的纪念馆,更是一座激励人们追求梦想的地方。

图为团队成员在张謇纪念馆。

此外,团队成员还走进颐生文博园,状元府扶海坨旧址、颐生酒博物馆、百年老窖池、秘方展示馆、陶艺工坊、品鉴体验馆……,一路走下来,步步经典,处处故事。颐生百年窖池群拥有42口百年以上的老窖池,始建于清光绪廿十七年(1901年),自建窖以来,均保持原貌、原址、传统工艺并连续使用,是国内较为少数的至今仍然持续酿造白酒的百年窖池群。博物馆陈列的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传统酿酒工具,系统而详实地展现了颐生酒独特的酿造工艺,诠释了颐生酒“古法工艺天赐稀世珍酿,传奇品质辉映百年殊荣”的品牌内涵。

图为清光绪帝赐予张家乐善好施牌坊。(复建)

赏绣美家纺 书实业新篇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指出:“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重工业不要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要忘记张謇,化学工业不要忘记范旭东,交通运输不要忘记卢作孚。”家纺工业是民族轻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我们又来到中国叠石桥家纺博物馆,体会领略“叠石桥精神”——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夹缝生存的闯关精神、挑战极限的吃苦精神、走出国门的求索精神;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体悟到了张謇精神在新时代的文化意涵。

图为毛泽东说:民族轻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中国叠石桥家纺博物馆还原了30年多间叠石桥家纺人依托传统家纺产业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一个个历史时刻。布、绣、美是家纺业的三要素,布业是基础,刺绣是手段,美学是关键,张謇为叠石桥播下家纺业“三要素”原种,他重用沈敬夫、引进人才沈寿、引导王个簃成才,奠定了海门家纺业布、绣、美三要素和设计、生产、经销三环节的历史根基,对海门家纺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为“叠商”介绍。

从偏僻的乡村走来,今天的叠石桥已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家纺之都,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本企业,前店后厂的电子商务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叠石桥的资源优势,在现代电子商务家纺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目前海门区家纺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畅销全国35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世界各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的家纺产品超240万件。四十余年走过的历程不是用简单的几件实物、几张图片就能展示的,它是叠石桥人用四十年的心血铸就的一部历史画卷,承载的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求富梦想,镌刻的是市场经济风雨中所历经的坎坷与艰辛。

图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

牢记垦牧历史 传承垦牧精神

启东是张謇垦牧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实业救国”理念的践行之地。近年来,启东市有关部门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原址原貌重建了通海垦牧公司,重现了当年张謇创业的艰辛及公司发展变化的历程。我们从启东吕四港镇城区一路往南来到海复镇,远远望见一尊高3.6米的张謇青铜雕像。穿过雕像,刻有张謇手书的“通海垦牧公司”6个大字引人注目,笔力遒劲、气势恢宏,这里正是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旧址所在地。

图为馆内介绍。

该旧址目前主要分为场景复原区和展览区两部分。场景复原区重现了当时公司内工料机间、垦务厅、庶务房、警察中队、区公所、慕畴堂等等布局,团队成员重点参观了慕畴堂,这是通海垦牧公司正厅,用于接待重要客人及举办重大活动,“慕”为仰慕之意,“畴”指张謇十分尊重的一位古代名人——东汉末年隐士田畴。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三个展厅,对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的初衷、经过、结果进行深入了解。在参观过程中,团队还巧遇了研究张謇垦牧公司的一位资深学者,他不仅细心地为成员讲解“将盐田变良田”的技术方法,还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百姓们一次又一次建造挡浪墙的场景,更是分享了他对于遗址文物保护的研究与看法。最后,成员们还通过张謇建设的“垦牧小学”“同仁泰盐业公司”“通州师范学校”等了解到张謇垦牧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其为国为民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照片。

讲张謇故事 寻精神之路

在海门能仁小学解放西路校区,团队成员给小朋友们开展以“传承薪火,践行张謇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徐秋灵同学用张謇先生半夜苦读,母亲心疼儿子从而创造了南通特色小吃——张氏脆饼的故事引出张謇先生,为小朋友们讲述张謇先生的一生。

图为团队成员在宣讲。

徐秋灵同学随后从“起而行之、敢为人先的强国担当”“强毅力行、甘为牛马的奋斗姿态”“知己知彼、见贤思齐的国际视野”“福泽百姓、公仆天下的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为小朋友们讲解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小朋友积极互动,通过对张謇先生的企业家精神进行详细、通俗易懂的介绍,深化小朋友们对于张謇先生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图为同学们认真听讲。

下一个环节是顾羽嫣同学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南通人,想对张謇先生说的心里话。南通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山一水一人”的说法:山是狼山,水是濠河,人是张謇,作为推动南通城市近代化的最主要贡献者之一,张謇的印记与南通这座城市永远地烙在了一起,我们应饮水思源,将张謇先生的精神薪火相传下去。最后,顾羽嫣同学还为小朋友们介绍了张謇纪念馆、颐生文博园、南通博物苑、张公祠等几个旅游景点,鼓励小朋友利用闲暇时间亲自去学习张謇精神。

图为与同学们互动。

百年前,张謇满怀赤子之心,将“爱国、救国、报国”作为毕生的追求,他高举“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大旗,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一生创办了370多所学校。多年薪火相传,教育发展成为南通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教育之乡”的美誉在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百姓幸福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张謇所说,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每一位南通学子都应该铭记张謇,学习张謇,用张謇精神激励自己努力成才,报效社会。

图为团队成员在能仁小学教室宣讲时合影。

经过以上活动,团队成员对张謇企业家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为南通城市最著名的一张文化名息,张謇一生孜孜不倦,他的形象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模糊,反而经历着时代大潮的冲洗而更加清晰、鲜活,尤其是他的企业家精神令今人备受鼓舞,他的救国情怀也永远激励着代代青年人!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