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门户网

一个脱离毒魔束缚的创业者

2021-09-15 14:20:4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国基层网讯(记者 尹继红 通讯员 潘用纲)杨某坤,男,现年35岁,家住湖南省武冈市文坪镇幸福村18组,是文坪镇与新宁县接壤的边缘村。山多耕地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出门就爬山,经济不发达。杨某坤这个吃山里母乳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象无数平常百姓一样曾有过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如意的娇妻和疼爱的儿子,生活在山区的日子虽过得清平,但也很安稳。

迷茫困惑中误入毒途

杨某坤婚后的头几年一家人还沉浸在甜美和谐的气氛中。他凭着自己强壮的体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勤劳动在田间地头,换来了一家人的口粮。节俭的妻子怀着对长辈和丈夫、儿子浓浓的亲情起早贪黑忙里忙外、无怨无悔;年老的父亲虽然气力大不如前而内心那种对儿孙的责任感驱使他强打几分精神帮衬着干些农活,添补一下家里的开销。一家人齐心协力,生活还算勉强过得去。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儿子也渐渐长大,家里的生活成本也逐渐加大,年老的父亲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时不时生病买药,还要向亲友借些钱;纯朴实在的妻子受电视里现代派新潮流女人奢侈妆扮的影响,内心渐渐蒙动了几分攀比思想、抱怨自己的丈夫太老实、没能耐,经常用讥讽的话语刺伤杨某坤的自尊,甚至多次争吵相骂打架,从此家里失去了往日的平静。2009年杨某坤因长年过度劳累成疾,被医院诊断患上尿毒症,这对一个花季之年的青年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使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跌入山川谷底,压力如山。为了活命,为了家人的生存,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向亲友四处借钱,前后花去医疗费数十万元,因治病杨某坤负债累累;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2015年父亲患病离他而去,作为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尚未报答而愧疚的儿子来说,心情无比悲痛;不久妻子提出离婚,抛夫弃子离他而去,使这个原本残缺的家庭支离破碎。一连串的打击使杨某坤这个铮铮铁汉恰似在风雨交加的黑夜不知希望何在?对生活的绝望难以名状,精神几乎崩溃;一次偶然的朋友聚会,在所谓的“好心人”涉毒者的诱惑和怂恿下误入吸贩毒途径,被公安机关抓获,锒铛入狱。

党恩温暖走上创业路

杨某坤入狱后有一段时间想不通,总觉得自己命丑八字差,命运怎么这么捉弄他,越想越认为前途渺茫,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管教干部通过与杨某坤谈话,摸准了他的思想脉搏,制订了教育改造挽救他的工作方案,安排专人帮教。给他一些法律和毒品预防教育资料让他学习。给他讲法律知识、讲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讲戒毒成功典型案例、讲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好政策、循循善诱、慢慢启发,杨某坤在管教干部的耐心教育下思想逐渐有了转变,禁锢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心里豁然开朗,知道了自己涉毒违法应当负的法律责任,从英雄的高大形象中鼓起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从戒毒成功创业者事例中树立了戒除毒瘾勇立潮头的信心,发誓不再沾染毒品,因在狱中服从管教,真心悔改,表现积极,被监狱批准提前结束了铁窗生涯。杨某坤出狱后在家苦思冥想,千方百计想寻找一条置业的路。他到城区一建筑工地做过泥工,想学门手艺,干了几个月,自己觉着缺乏建筑专业知识,靠搞建筑发家不现实。于是他离开工地到一家个体超市当销售员,想学做生意的经验,干了不久苦于没有一笔可观的本钱,人生的目标难以实现,又离开超市到一家快递公司当了一名送货员,每天骑着摩托车在街头巷尾风里来雨里去累得汗流夹背,晚上休息静下心来细细一想,这样拼死地干活,一个月才3000余元的工资,自己吃住用了一部分,还买一些小日用品,到头来没有余下多少钱,家里的开支仍入不付出,难以维持,怎么办呢?……正在杨某坤感到茫然之际,一双温暖的手向他伸了过来。2018年恰逢文坪镇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镇禁毒办及驻村工作队根据杨某坤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精准施策。首先将他评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其全家纳入低保兜底,享受一系列国家优惠政策,还帮助他提供就业职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杨某坤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帮助下,筹集50多万元,于2019年初,租用镇茶场的场地,开办了“武冈市铜鹅谷养殖场”,建起了年产上万只铜鹅的养殖扶贫车间,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致富后不忘回馈社会

杨某坤深知创业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不知有多少难以预测的问题和困难正在等着自己。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树立信心去勇敢地面对。为了筹措资金他厚颜低声向30多位亲友求助,用诚心去感动他们的慈爱、用善意去博得他们的同情,就这样除了文坪镇政府支持扶助的款项外,还四处奔走不厌其烦地借来了30多万元;为了购买孵化机等设备,先后出差浙江、深圳等地联系20多家工矿贸易公司,好不容易买来了10台孵化机;为了掌握养鹅技术“真经”,他多次向武冈市内的养鹅世家拜师学艺;为了学会给鹅治病,杨某坤数十次到武冈市原畜牧水产局向一些老农艺师讨教医术,还购买了十几本兽医类书籍、边看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做了上万字的学习笔记;杨某坤吃住在鹅场、细心照看着铜鹅宝贝。为了不影响养鹅工作,他把儿子托付在亲友家,请他们代为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某坤用辛勤的汗水和潜心钻研的吃苦精神干出了一番骄人的业绩,年产四五万只优质铜鹅,年销售额达100万余元,不仅带动了当地8户贫困户致富,还安排本村贫困从业人员20余人,帮助16名贫困村民精准脱贫。杨某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政府和社会对他的帮助,竭尽全力汇报社会,重拾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袁通杰]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