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主题沙龙现场。岳琦/摄
前言:
2017年年末,《中国青年报》发出邀请,决定把笔、舞台、话筒交给青年,请大家一起,以“强国体”接龙,共同完成新年献词。“强国一代有我在”迅速在青年中扩散开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团组织的引领下,开始思考、讨论,怎样的青年才是“强国一代”?1月19日,团唐山市丰南区委组织了一场“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 强国一代有我在”的主题沙龙,邀请青年代表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路如何越走越宽,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
与以往的总结部署会议不同,这次,团组织走出会议室,与青年相约众创空间的活动大厅,开起了Party。基层团干部、青年企业家、学校教师、大学生村官等来自不同岗位的青年代表都收到邀请,和团干部一起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
“不分座次,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团区委倾听团干部、青年的需求和心声,不仅拉近了我们和上级团组织的距离,更学到了最鲜活的服务青少年的工作经验。”作为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街道团工部书记,赵彬岐有些惊喜,这种“圆桌会议”形式的活动,她还是第一次参加。
--------------------------------------------------
在基层建功立业
“这个活动,我们更应该轻松一些。”沙龙伊始,团丰南区委书记张冬梅就向大家交了底,“我们希望收纳青年的声音,倾听大家的见闻,共同描绘‘强国一代’的模样,一起探索路如何越走越宽,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
在扎根基层多年的高康看来,踏踏实实服务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就是“强国一代”的体现。
“大家担心年轻人到基层待不住,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人愿意选择在农村发挥作用的。”交流中,高康讲述起自己当村官的经历。
2007年,大学毕业的高康,来到河北唐山大新庄镇西崔坨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这么年轻,肯定在农村待不了多久。”刚当村官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么多年,高康不但待在了农村,还做了不少事。
担任丰南区大新庄镇西崔坨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为了改善村庄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状况,在上级支持下,高康和其他“两委”成员一起,筹资45万元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西崔坨村普遍采用冷棚种植蔬菜,这种方式抗低温、抗风能力弱。高康就带着种植大户多方参观学习,一起研发建起了一个占地15亩、水泥柱结构的连体大棚示范基地。
村里的青年王术伟想要创业,高康也没闲着,帮着跑手续、出点子,建立起纯净水厂,解决了本村30人的就业问题。
在农村多年,高康发现,随着岗位的不断变化,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也在不断增强。
王峰,是一个有情怀的80后青年。去年,他拍摄的4集纪录片《舌尖上的唐山》推出后,收到不少点赞叫好。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家乡的人文。
谈到“强国一代有我在”,王峰觉得内心有种自豪感。“感觉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主人。”他的理解中,“强国一代”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坚持自己的情怀和梦想,从小事做起,就是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
王峰计划拍3部纪录片,分别从美食、人文、环境3个不同方面展现唐山的美。正在筹拍的第二部是关于唐山的人文,他希望寻找一些有情怀、有故事的人物,体现唐山的精神文化传承。
“你还记得入职时的初心吗?”交流中,一名获得提问机会的姑娘向唐坊镇蒲子泊村团支部书记张玉昌发问。
“我本身就是个村里孩子,从农村出来,到石家庄读了4年大学,又回到了村里。”张玉昌觉得,这是他和农村的一种缘分,“选我所选,爱我所爱”。
他还记得自己当村官第一天,刚到村里时的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我喜欢农村,想要为村里的人们多做一些事。”张玉昌觉得,在助力农村教育梦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己更多的特长。“在基层建功,为农村发展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中国梦”。
“在我困难的时候,政府和惠达帮助了我,我一定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并以此回报惠达,回报党和政府!”分享中,回忆起上学期间“希望工程”的帮助,宋平有些激动。
正因为曾受到过别人的帮助,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走上工作岗位后,宋平也把这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在王兰庄镇当村官期间,她资助了一家贫困户,逢年过节送去慰问金,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自己微小的力量,希望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和鼓励。”在宋平看来,“强国一代”就是不忘初心,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基层建功立业,让社会充满爱,让世界更温暖。
创新创业 脚踏实地
和很多青年一样,最近,团丰南区委工作人员么萌萌格外关注《国家宝藏》,这档节目让她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中国人,我们背后有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也有强盛的国力,这样的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说到新时代为青年提供发展机遇,“平原养骆驼第一人”郑林林感触颇深。
“新时代,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郑林林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当时决定养骆驼,可以说是在一片否定声中开始的。”郑林林坦言,周围亲友并不支持自己养骆驼,可是因为自己“脸皮薄”,不好意思说放弃,只好硬着头皮干。
实际上,正是国家对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团组织的帮助,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青年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彰显自己的青春价值,需要脚踏实地。”郑林林说。
一次机缘巧合,王超有机会到丰南区科技孵化中心实习,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工作。
于是他辞掉了村官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孵化中心。“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做创业培训、帮助大学生承接业务、申请政府补助资金……”王超三言两语概括了自己的工作,但是,在这个政府主导建设的孵化中心里,王超和他的团队带动了丰南区青年创业者的发展。
从大学生村官到丰南区科技孵化中心的服务者,王超发现,他在投身服务双创中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更好途径。
“强国一代有我在,是青年肩负的责任、使命,更是青年对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赵彬岐给出自己的理解。
乐于奉献 投身公益
郑勃然是2016届大学生西部计划的一名志愿者,一心想要去西藏支教的她被组织分配到团丰南区委工作。一年多以来,郑勃然最熟悉的就是“希望工程”项目。“因为自己一直比较关注贫困孩子上学问题,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她说。
2017年,工作中一次“希望工程”的走访深深触动了郑勃然的内心。
在一户贫困家庭,郑勃然看到,9岁的小姑娘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很懂事,也很乐观,却不幸患有地中海贫血症。耳聋的父亲因此精神受到刺激无法工作,先天肢体残疾的母亲也哭瞎了一只眼。她告诉郑勃然,自己靠卖菜籽攒钱给姑娘治病,“有钱了就买药,没钱,孩子就只能硬扛着。”
从孩子家走出来时,郑勃然的眼眶已经湿润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只要把“希望工程”的工作做好,还要寻找更多的爱心资源帮助这些孩子们。
“这些孩子实在太可怜了。”走访中,郑勃然遇到好几个生活特别窘迫的孩子,几个月过去了,每次提起那些孩子,她的泪水都在眼眶里打转。她打算今年找机会试着联系一些爱心基金,给孩子们更多帮助。
“你觉得这代年轻人身上有哪些特质?”交流中,有人主动抛出问题。
“有理想、有本领、缺乏担当。”有90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并不这样认为,我也是90后,恰恰相反,我周围很多同龄人都很有担当。”现场有人马上站起来表达不同的观点。
“‘强国一代’首先要有担当。”平常不善言辞的李智林会花更多时间到公益事业当中。他发起成立了唐山逸慧公益助学会,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解决上学难的问题。
李智林有个原则——不做一次性公益,不“消费”受助孩子。“去年,有人想和我们合作,但是需要让受助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我就拒绝了。”李智林说,他只想单纯地帮助孩子们,并不希望孩子们被“打扰”。
无意间,李智林从报纸上看到“爆米花兄妹”的故事。他决定到孩子家去看看。带着礼物和食品,李智林和母亲见到小兄妹俩的时候,他们跟着母亲住在安置于垃圾场的家,父亲意外离世,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却交不起学费。
“没想到贫困家庭孩子生活有这么窘迫。”受到触动的李智林想着,能不能对这两兄妹有个长效的帮助。
为了让两个孩子可以接受正规教育,李智林先后咨询了七八家幼儿园,不是路途太远,就是中午需要接送。后来终于联系到丰南区一家幼儿园,送孩子入园后母亲也能腾出时间去外面找份工作,而李智林则承担起孩子们入园的费用。
现在两个孩子已经升入小学。李智林经常会去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只要他们好好学习,我会一直支持下去。”李智林说,4年来,孩子们的成长,以及发自内心真诚的感谢,是“最触动心灵的感觉”。
实际上,“爆米花兄妹”只是李智林公益路上的一次邂逅。作为唐山逸慧公益助学会发起人、会长,他和团队成员已经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孩子。而李智林对孩子们的资助,都是靠卖自己的书法作品所得。
“我写书法最大的动力和意义就是支持公益。”从小爱好书法的李智林,用公益情怀阐释着他对“强国一代”的理解,他的书法作品,总是蕴含着公益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