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象日趋多元化、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群众工作环境日趋复杂化,年轻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解锁群众工作的“同”字密码,以实际成效服务于群众,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下高楼、出深院,“同”群众坐一条板凳。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同群众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只有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期待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更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孔繁森同志说过,“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一句“我是您的儿子”拆掉了干群之间无形的墙。同坐一条板凳,群众就容易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廖俊波同志的车上常年备着衣服、雨伞、被子等“四件套”,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被誉为“他不是官,他是我老大哥,是和我们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党员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经常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敲门砖”,年轻干部要常“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讲堂、居民社区,真心实意“坐得下”、心甘情愿“坐得住”群众的“板凳”,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把群众反映强烈且集中的意见收集上来,将群众的“板凳”作为打开难点问题的“金钥匙”,不断加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肩并肩、面对面,“同”群众唠唠知心话。“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人民群众对基层存在的问题感受最深、看得最准。只有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从人民意愿、利益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年轻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做到心里装着群众、脑中带着问题去调研,坚持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在与基层百姓面对面交流、肩并肩谋划、心贴心问需的道路上走得远、行得稳,让人民群众敞开心扉地说真心话、说大实话、说心底话,在与群众唠“知心话”中真正把基层群众的困难需求看清楚、看明白、看仔细,把思路方法理清楚。同时要注意用群众的语言跟群众说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下基层跟群众打交道就要既说真话也说俗话,摒弃“官腔”。学说群众语言,不单指学习方言土语,了解社情民意,提高沟通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说话“接地气”、把文件政策翻译得老百姓一听就懂的能力,在与群众沟通时结合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善于掌握和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简洁形象的群众语言,让群众听得实在、听得透彻。
解民忧、纾民困,“同”群众一起解难题。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做好群众工作,需要用行动说话,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实绩来赢得人民满意。“干”字为先,焦裕禄“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谷文昌“不治服东山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们以敢担当、有作为、能干事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不朽丰碑。年轻干部应以榜样干部为镜正己身,真正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去办,不能说在口头、停到纸上、流于形式,要做到不推脱、不“打太极”,坚决杜绝懒作为、不作为的现象发生。要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下更大气力,不仅要注重事前的科学谋划,更要做好事后的跟踪问效。做得不完善的地方,要及时完善,做错了的地方,要及时纠正,确保把群众关心关注的每一件事情都办好办实。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帮助群众找到解决之路,切莫开“空头支票”,要件件有回声,件件有落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自身“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正是红军坚持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才造就了中央苏区“十万挑夫上赣南”的佳话;土地改革时期党员干部和贫苦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才有力推动了土改的进行。年轻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解锁群众工作的“同”字密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唠唠知心话、共同解难题,以真情真感赢得群众信任,用实干实绩获得群众满意。(中共肇源县委组织部 张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