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脱胎换骨的相声艺术莫让张云雷们把糟粕复活

2019-11-27 10:36:59    来源:新京报    访问:    

【娱情观察】

11月26日,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发布声明称,相声演员张云雷用低俗语言调侃京剧艺术大师李世济、程派艺术名家张火丁,要求其为此道歉。上次张云雷在相声中恶意砸挂汶川地震和慰安妇的事余波未了,这次又“摊上事儿”了。有媒体评论“砸挂有底线,德行放心间”,那么,“德”去哪儿了呢?

根据网上放出的视频,张云雷的表演充斥着恶俗言语和带有暗示意义的动作,但这无聊的表演不但没人制止,反而台上不亦乐乎,台下叫好连连。有网友评论“如果有人在现场制止,说不定会被打出去”,想到秦霄贤、孙九香那次开演前收粉丝礼物斥责催场的观众,言之凿凿。

砸挂是相声艺术中重要的表演手段之一,以同场表演者、同行或者熟悉的朋友来进行一定限度内的调侃,既活跃气氛还无伤大雅。但是这个度怎么把握需要勤加揣摩,艺术的东西即便是玄之又玄的,大的底线也还是有的,比如长期约定俗成的四不砸就明确说了“有隔阂的不砸、观众不懂的不砸、有明显争议的不砸、长辈不砸”。

郭德纲长期在表演中砸挂于谦的“爸爸”,已经成了德云社的招牌,本身也有点不够雅致,一直没事还说得过去。但是2006年郭德纲前后两次砸挂自己发小汪洋,被一纸诉状起诉到法庭,这么大一个砸挂翻车的教训,可能当年才14岁的张云雷压根就没印象吧。好的砸挂能把现场气氛引向一个高潮,比如马三立相声中砸挂侯喜瑞、侯宝林砸挂王佩臣是“大海里漂来的木拉鱼儿”“嗓子嫩得像十六岁的小姑娘”以及马季、侯耀文、牛群、冯巩、姜昆等人在相声中的互相调侃都是珠玉在前。

靠下三路引导观众发笑,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相声改造前的下三滥手段,彼时的相声难登大雅之堂,在路边撂摊儿,靠黄赌毒吸引路人驻足。但是尽管在那样的环境下,照样有《卖布头》《大保镖》《黄鹤楼》等大量的经典相声传之后世。在五十年代,经过老舍、侯宝林、马三立等人的努力,相声得以脱胎换骨,成为艺术流派,就在于不断祛除那些恶俗的东西。但是这两年以张云雷等人为代表的某些相声演员的表演,却在不断让糟粕复活。

“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以张云雷来说,相声中出现对张火丁的恶意砸挂,一笔写出了俩张字,不但暴露了学艺不精,还暴露了品德问题。借助社交媒体走红,然后陶醉于小圈子的追捧,而追捧他的粉丝们,不但对艺术规律置若罔闻,对基本的礼仪修养也抛之脑后了。张云雷和他的粉丝们,拜托你们离开那个舞台吧。

好的艺术,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规矩和要求,更需要有职业素养和艺术修养的人来传承来落实,才能真正谈得上对观众对艺术的负责,艺术发展才不是无根之水。但是近几年,映衬着社会大潮,裹挟着所谓民意,相声在不断地被撕裂,庙堂相声逐渐走入死胡同以后,所谓的民间相声枝繁叶茂了十几年之后,越来越露出残花败柳之相。

作为个中翘楚者,德云社近年来问题不断爆发,以前郭德纲有各种是非缠身,还都是娱乐圈的花边新闻,最多诉诸公堂。但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流量相声、饭圈文化、恶意砸挂等日益喧嚣,越来越显示着德云社已经后继乏人,还在根本上动摇着相声艺术。根基一松动,“戏比天大”也就成为一个笑话了。(何殊我)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