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新农人匠心植明翠,茶香绿韵歌新篇:安吉县黄杜村的茶香共富路

2024-07-29 11:51:1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校青马科技人才振兴乡村实践调研团队第一站

在浙北的青山绿水间,隐匿着一个被茶香轻抚的世外桃源——安吉县黄杜村,这里是自然之美的集大成者,是新时代白茶产业蓬勃发展的摇篮,更是白茶新农人逐梦田园、匠心筑梦的起点。新农人们以匠心独运的手艺,融合现代科技的智慧,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精心培育着每一株白茶,他们正以他们的坚韧与执着,引领着白茶产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在新农人之间,安吉县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照亮了黄杜村振兴的征途。他不仅是这片绿水青山间勤劳与智慧的化身,更是白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领航者。

11521311491441544_133.jpg

图一 黄杜村风景

为引导学生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新科技农业强国注动能,新农人耕山耘海添动力”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郑怿同学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采访了党支部书记盛阿伟,旨在深入了解黄杜村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白叶一号”茶产业作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如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古村育茗香四海,白叶一号韵八方。

在采访过程中,盛先生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安吉白茶渊源与独特之处。安吉白茶,源于黄杜地区,以白叶一号为品种。自1980年代末起,在当地老党员带动下开始种植,并迅速扩展。1997年后,政府推动大规模种植,巩固了黄杜作为安吉白茶核心产区的地位,并促进了该品牌的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度提升。

11522788819333208_133.jpg

图二 盛阿伟先生接受团队成员采访

党建领航产业盛,茶兴黄杜富路长。

盛先生讲到,近年来,黄杜村通过党建引领、政策支持、技术培训等措施,推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值高达5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7万元,历经30年,黄杜村推动白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县富裕村之一,对全县农民增收贡献显著。黄杜村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关闭污染企业、利用荒山荒地种植白茶,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推动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多元经济,提升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全面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发展。

11524149134848698_133.jpg

图三 黄杜村荣誉墙

新农智绘田园梦,茶韵转型兴乡村。

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农户们凭借持续学习与创新,从种植新手成长为种植与加工专家,实现了茶叶等农产品的多元化与高附加值生产,同时紧跟市场趋势,开发出茶月饼、茶餐饮等跨界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并提升了品牌形象。而黄杜村的新农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引领了农业与乡村经济的变革,他们利用抖音直播等新型营销手段拓宽市场,吸引高学历人才回流,将先进知识技术融入传统农业,通过产业链延伸与跨界融合,如将废弃矿山改造为咖啡打卡地、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打造自然景区,实现了从农产品销售到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从“论斤卖茶”到“论杯卖茶”的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黄渡村的新农人们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他们通过捐赠茶苗、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中西部地区的贫困群众发展白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这种“以茶为媒、共谋发展”的扶贫模式不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机遇挑战齐并进,新策并施创未来。

面对新机遇与挑战,黄杜村作为中国白茶的发源地与“中国白茶第一村”,正积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巩固和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强化品牌建设,整合零散品牌资源,推动茶园科学管理以提升茶叶品质,并引入订单农业模式确保生产规范与产品一致性。同时,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权威认证,以增强品牌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些举措旨在确保黄杜村白茶品牌始终站在行业顶端,引领未来发展。

1152562333788516_133.jpg

图四 团委成员与盛阿伟先生团队成员合照

盛阿伟先生说:“‘千万工程’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环境,把美丽村庄转化为经济成果。我觉得我们的村庄在未来可能越来越美丽,产业会越做越大。”通过访谈,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盛阿伟书记对“白茶一号”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体会到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以盛阿伟书记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图片:郑怿

团队: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新科技助农强国注动能,新农人耕山耘海添动力”科技人才振兴乡村实践调研团队

成员:古锦超 曹颖 齐家泰 成佳瑶 王晓萱 王雨青 邹林洁 陈嘉卉 蒋子怡 刘紫薇 杨洋 盛彦达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