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加深对习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并积极践行总书记的指引,走向自我成长与社会责任之路,福建师范大学“闽东筑梦”实践队深入入福州标志性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紧密围绕“沿着总书记的福建足迹”主题,聚焦习总书记考察后三坊七巷所展现出的崭新面貌,从产业升级、品牌塑造、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深入探索其“新生”之路。
一、冰心故居——文学巨匠的摇篮,历史与现代的交响
在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有一处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院落——冰心故居。这座始建于清朝的闽南风格建筑,不仅是现代文学巨匠冰心的成长之地,更是她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故居占地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每一块古砖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实践队成员们漫步于精巧的院落之中,前厅、正厅、后厅及厢房布局错落有致,尽显古朴与雅致。前厅内,冰心父母的画像与昔日生活用品静静陈列,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让游客得以更加直观地感受那段历史。步入正厅,即冰心的书房,满室书香扑面而来,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笔尖轻触纸张的声音,深刻体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
图为冰心故居中对冰心先生文学生涯一览
除了故居本身,“闽东筑梦”实践队成员还参观了冰心故居的纪念馆。馆内珍藏着冰心的生平事迹、手稿、日记等珍贵文物,以及她创作的文学作品复制品。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通过生动的展览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位文学巨匠的精神遗产。纪念馆讲解人说到:“文物的展出是一种历史与现代交接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回顾历史,并感受前人的所思所感,从而使得自身成为历史的传承者与文明的传播员。”纪念馆是时空相接的纽带,也是优秀文化的外显形式,实践队以实地探访为媒介,深挖三坊七巷的历史底蕴,明思冰心故居的当代价值。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纪念馆讲解人讲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员在冰心故居前的合照
二、福州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成果展——历史古巷的华丽蜕变
三坊七巷,作为福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变迁。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历史瑰宝曾面临拆除危机,幸得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总书记及时关注和推动,才得以保存至今。
图为实践队观看关于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的纪录片
在保护修复成果展上,实践队成员们通过实物、图片、文件等多种展览形式,以及高科技的声光手段,全面了解了三坊七巷从破败到重生的全过程。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展示了修复前的破败景象、修复过程中的艰辛努力以及修复后的崭新面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馆还模拟了修复古建筑的场景和过去三坊七巷居民生活的场景,让队员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感,光影间的变换默默阐述着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传递着蜿蜒绵长的人文精神与时间温度。
图为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成果展馆内
在展览中,习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推动三坊七巷等福州古厝保护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得到了全面阐释。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坊七巷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的理念,生动体现了习总书记强调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福州风格、福州流派、“福州味”,实现了以实事求是的方法谋划系统布局,做到了以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夯实政治担当。实践队员充分认识到,当地政府通过古巷的修复建设增强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同时坚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核心要领,通过修复历史文明建筑的形式来帮助人民更好了解当地文化背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构筑着人民的精神家园。
三坊七巷的“新生”之路,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也让队员们领悟到习总书记在三坊七巷留下的宝贵经验与启示——助力古厝保护事业,守护榕城文化的根与魂。
图为“闽东筑梦”实践队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成果展合照
(通讯员:宋籽娴 黄绎霖 陈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