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陈涛村是一个以烈士命名的村,这个村经济发展曾经在全镇排名一直靠后,贫困村的帽子戴了好多年。近几年,该村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如今一跃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排头村,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9000元。
4月17日,记者来到陈涛镇陈涛村采访,看到这个村许多村民的小洋楼在一片绿色的景色掩映下,显得别具一格,让人赏心悦目。村党总支书记王则全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村现在有一半以上农户有小汽车,120多户农民在滨海县城买了房,每个村民小组都通了水泥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陈涛村,地势低洼不平,下雨易涝。易涝的田块,风调雨顺产量也不高,被村民称为“望天收田”,村民们种惯了“望天收田”,经济发展总是迈不开步伐,群众口袋没有多的余钱,陈涛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穷村。
然而就是这个远近闻名的穷村,把易涝的“望天收田”改造成水面,变水患为水利,大力发展小龙虾、螃蟹、泥鳅等水产养殖业,昔日的“望天收田”,成了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在328省道,遥望道路南侧,却是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4月17日这一天,天气晴好,在紧靠公路边的水产养殖基地,阳光洒在一方方水塘上,泛起星星点点。龙虾、螃蟹、泥鳅养殖塘口矩阵排列在田野上。
“你先看龙虾塘口,这个时候,龙虾苗才放养几十天,到5月初头,龙虾就开始上市场销售了。”陈涛村水产养殖基地的负责人贾应迁站在塘边,指着塘口说。
贾应迁是陈涛村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功臣。2015年,在陈涛村党总支的邀请下,来到该村流转土地100亩,尝试着养起了螃蟹,当年就获得了好收成。
要想脱贫,必须要有产业。陈涛村决定利用水资源丰富、水质好的天然优势,同时改造“望天收田”为水面,发展水产养殖业。
陈涛村以贾应迁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核心人,招募了陈允松、贾应春等行家里手来村发展水产养殖,村党总支开始流转全村“望天收田”,改造成水塘,水域面积900亩,发展了龙虾塘口600亩、螃蟹塘口200亩、泥鳅养殖塘口100亩,镇村帮助成立了滨海宝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还专门平整水田,构建防逃网,修建灌水系统,种上了水葫芦和水草。
“虾兵蟹将”横行陈涛村, 激活了经济发展。杨宝国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他的3亩“望天收田”流转给了水产养殖基地,每亩800元租金。“望天收田”流转了出去,他还在水产养殖基地务工,做清塘、捞草、喂食等工作,一天收入150到200元。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杨宝国顺利实现了脱贫。
村民刘兆勇也在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顺利实现了脱贫。脱贫后的刘兆勇,开始寻找致富的路子。看到水产养殖基地泥鳅养殖效益好,他贷款入股了泥鳅养殖基地。现在年年有分红收入。“现在的日子,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刘兆勇说。
陈涛村党总支书记王则全告诉记者,陈涛村在做大水产养殖业的同时,还利用水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发展了“虾稻共作”种植模式。“稻虾共作”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旱涝保收,经济效益也有不小的提升。现在来我们陈涛村,春季吃泥鳅、夏季龙虾、秋季吃螃蟹。陈涛村“虾兵蟹将”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贾应迁说,过去,我们的“虾兵蟹将”主要销往山东、上海等地,现在在周边县区“内销”就已供不应求。“龙虾这一块,规模大一点,亩产150公斤,正常40元1公斤,除去人工、虾苗、饲料2000元左右,一亩地纯赚4000元上下,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
每年6至10月份,陈涛村养殖的清水龙虾总会供不应求、价格也稳。贾应迁说,我们的小龙虾的供不应求主要是龙虾品质。
“为保品质,我们只给龙虾投放泡发玉米。”贾应迁说,所谓的泡发玉米,就是将玉米在清水中浸泡2-3天。“每天早晨、中午分别为小龙虾投食。”贾应迁说:“在有些地方,养殖户喜欢拿鸡肠、鱼五脏来喂虾,吃这种食物的龙虾生长虽然很快,但是不干净,也会污染环境。”贾应迁说,通常而言,第一年问题不大,但等到第二、三年,水质会遭到破坏,水质一破坏,龙虾品质自然会受到恶劣影响了。
陈涛村水产养殖业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更加坚定了村民在家创业的热情,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陈涛镇党委书记左元华说,村里的路修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人居环境改善了,村里的小龙虾、螃蟹、泥鳅产业发展了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要把陈涛村“虾兵蟹将”水产养殖项目发展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创意农业产业链,在精深加工方面做文章。既增加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让村里农民分得更多的红利。
作者:郑友宝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