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这句歌词一出现,有点年纪的人都会哼唱起这首齐秦的《大约在冬季》。以此为名的电影《大约在冬季》是刚刚上映的一部爱情电影,本片根据饶雪漫的同名小说改编,一度成为本周末单日票房冠军。
饶雪漫,曾是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想当年,她的小说在青少年人群体拥有不少读者,而这群读者如今成为院线的主要消费者。因此,不少电影公司都在致力于开发饶雪漫电影的IP,期待可能带来的票房收益,仅今明两年,就将有几部饶雪漫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而此前,小说同名电影《左耳》也被认为是中国青春片的代表性作品。
饶雪漫的小说书写青春的疼痛,善于描写女孩的成长故事,更喜欢表现具有时代感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十年前还是比较有受众的,如今,饶雪漫却已经是一位年近五十的中年作者了,她书写的那些刻板的青春故事还会有受众吗?曾经被她小说感动过的少年男女如今有了自己的社会生活,还会相信小说的情节吗?
《大约在冬季》以著名歌星齐秦的同名歌曲作为标题,讲述了成都女孩安然和台北男孩齐啸从90年代到现在的爱情纠葛,电影有两条线索,副线以安然女儿的青春爱情去对比母亲的情感故事。
可惜,尽管这部电影有马思纯和霍建华的加持,有齐秦的歌曲唤起的怀旧情怀加分,也依然是一部比较失败的电影作品。尽管电影一再塑造安然和齐啸两个人的浪漫和错失,想要激起观众的叹息,但是整个电影由于剧情的狗血而显得让人无法共情。
看完全片,我们可以感觉到这部电影的创作观念是背离的,一方面使用大量的怀旧金曲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代入电影的剧情,投射自己的情感;但是由于电影美术和故事都过于虚假,让这部电影充满了上个世纪电视剧的质感,无法有效对接今天观众的情感。而且,为了展现一种怀旧感,电影设定的几个桥段,比如后海漫步,小饭店吃卤煮,唱片店买CD,都因为一种浓浓的摆拍感让人感到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加长版的广告。因此,所设定的青春爱情的失落也好,1990年代的怀旧气氛也好,都可以说变成了电影空洞无聊的多角恋的背景板。
可以将不同年代的爱情观进行一个对比,反衬男女主角因为不够勇敢等因素没能走到一起的遗憾。但是这种前任男女朋友没能结婚,情感让后代来继续的情节设定实在一种缺乏想象力的狗血剧情,在给少年人看的快餐小说里也许可以被接受,一旦这样的故事被投放大银幕,虚假也被放大,而也无法得到更成熟观众的认同。
有趣的是,《左耳》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情节,男女主角的父母曾经相爱,却没能在一起,把一份纠葛遗传下去。只不过这个情节在《左耳》中表达得更加激烈和有张力,而如今的《大约在冬季》则极力表现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淡然。当然,这些并不重要,不论如何变化,这套叙事法则都只能让这些主角声嘶力竭表演的片子更加失真。
书写青春,歌咏青春是电影里常见的题材,但是青春并不意味着就是释放自己所有的情感,爱情成为世界的一切,而所有生活的纠葛都围绕着爱情进行。从某个角度来说,《大约在冬季》和曾经流行的琼瑶电视剧是一个创作思路。人物的情感进程依靠一个个巧合推进,主人公在几十年的人生中也毫无真正意义的成长,人物就像是抽空了时间和社会背景而存在,所谓怀旧也没能有效地把握时代情绪。
在华语世界,台湾地区出品的青春片长时间地受到各界关注。不论是1980年代侯孝贤的《恋恋风尘》,1990年代蔡明亮的《青少年哪吒》,2000年后易智言的《蓝色大门》,杨雅喆的《女朋友,男朋友》,九把刀的《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等作品,都在一边渲染青春的美好,一边用不同时代青年人的遭遇回应现实。因为这些电影总是将青少年的处境与真实社会和现实问题进行链接,给人一种很强的认同感。
大陆的青春片起步比较晚,不少电影问题意识内卷化,与其说在展现青少年的处境不如说是表达一种自恋,电影的情节不外乎以塑料姐妹花,意外怀孕,多角恋等引发对青春疼痛的想象。《小时代》《左耳》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不少批评,而这部《大约在冬季》的问题恐怕也在于此。这些对青春刻板化的塑造无法抵达真正的观众,毕竟青春片本就是给年轻人看的,而谁又愿意观看一部陈旧的琼瑶式电影呢?(余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