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带来幸福的绿色(新时代之光)

2019-07-08 15:09:27    来源:人民网    访问:    


四十年前,我来到内蒙古敖汉旗泡温泉治疗风湿病,前后待了十个多月。病治好了自不用提,在这十个月,由春至秋三百多天的时光里,大地上见不到什么绿色。端午节,我登上温泉后面的山顶瞭望。山沟里的村庄有四五棵树,河边的庄稼地有几条绿。这是视野里全部的植被,余下全是强烈阳光下的白垩色秃山,炎热干燥。如果下一点雨,山上的沟壑竟会洪水泛滥。

这一回,我乘车行驶一百多公里,穿行敖汉旗南北。四十年了,眼中所见无不葱茏。庄稼挺拔,村庄与雄浑的大山俱为森林覆盖,见不到一块裸土。大地上,不绿的只有闪光的河流与黝黑的公路。高速路中间隔不远插着一排彩旗,风中招展着同样的字——防火。防火?这是敖汉吗?彩旗从车窗掠过时,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是的,这里是赤峰市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是兴隆洼文化等史前文化的发祥地,“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中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

绿化,看似只是没树的地方有了树而已。然而没有经历,就永远不知道草木与人生死相依的联系。看到绵延不断的森林,如同看到敖汉老百姓的命运改变,从拮据到幸福。

当年我在敖汉看到的是什么?春天,粮食短缺,嫩树叶和野菜都被吃个精光。有温泉的林家地乡当年每亩地年产量二十多斤——我没有说错,亩产二十多斤,人当然吃不饱。这跟植被有什么关系呢?没有树和草,敖汉旗北部变为流沙区,南部山区成了水土流失严重的水蚀区。流沙区的“沙丘会打滚,沙坨能长腿。”农民房子晚上睡觉好好的,第二天早上流沙堆满窗台,顺窗缝流到炕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五十多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十几年时间,有三十多座被风沙淤泥填平。全旗八千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面积占到了七成以上,土壤有机质流失总量远远超过增长总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敖汉旗委旗政府痛下决断,组织全旗农民开展集团作战,北部沙区防风固沙,南部山区小流域治理。旗委换了五任书记,旗政府换了五任旗长,植树造林从未懈怠。

大会战是什么景象?敖汉旗近六十万人口,其中近五十万人杀进荒山荒漠,绝大多数是农民,也有机关干部和学生。各乡镇忙完农事,家家户户出人,套驴车,拉上干粮和行李,浩浩荡荡集结出发。几个村的农民共治一座山,治完这座再治那座,一年干三季,入冬才歇工。他们植树没有国家拨款,不是机械化造林,全是义务献工土法造林。人们吃在山上,住在山上。许多农民在山上干了十几年。

在北部流沙区,农民把豆秸铺在沙丘上,下面撒上草籽。第二年蒿草成活,一棵一棵移栽在沙丘上,再在上面植杨柳树。南部山区,植树前要开展小流域治理,把雨水留在山上。农民第一个办法是挖水平坑——先挖大坑,坑里再挖一个小坑,装土栽松树。之后在大坑下边筑一圈土坝,撒上草籽长草。第二个办法是沟底拦塘坝,截住山上的水流。第三个办法是挖瓮形水窖存水。第四个办法是修梯田。干部检查水平坑鱼鳞坑的长宽高,做了一个木框子,扔到坑里合适就合格。敖汉农民手里的铁锹杠上都有刻度,刻着公分尺度。

三十年中,敖汉旗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六百万亩,挖鱼鳞坑水平坑两亿个,拦塘坝四万多个,高标准水平梯田六十多万亩。种植人工林五百八十万亩。种草一百万多亩。

敖汉大地上郁郁葱葱的树,每一棵树的后边都藏着悲壮的故事。九十年代的旗委书记张智,每天进工地检查造林工作。他步行上山探察,下山后,裤子剐得稀烂;九十年代初,敖润苏莫苏木的新婚夫妇鲍永新、于艳文承包了一万亩沙地,在沙漠深处造个小房子住下来,鲍永新到外面办事,留在沙漠的于艳文怕屋里水源引来狼,搂着狗在屋外沙窝子里趴了一宿。三十年,他俩治理的流沙变成绿洲,鲍永新荣获全国十大绿化标兵荣誉称号。

在敖润苏莫苏木的山林里,有这样的标志牌——李儒防护林,李儒大坝,李儒沙包。李儒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敖汉旗人大常委会时任副主任,负责这里的绿化工作,带领几千名农民造林种草。李儒没日没夜带病工作,一次昏倒在工地,因病去世。农牧民闻讯,纷纷索要他的照片留念。赤峰市政府决定为绿化功臣李儒立碑致敬。这座“李儒碑”立在石虎山烈士陵园,周围松涛低语,传至远方。

三十年,敖汉人民以无比坚韧的意志力植树造林,换来山川秀美,大地绿荫。树带来了什么?山区年平均八成的径流总量被水保措施拦蓄,水不下山了。地下水位平均上涨两米,年平均风沙日数减少二十五天,播种期提前一个多月。所谓风调雨顺,不就说这个吗?敖汉旗如今是产粮重镇,敖汉小米享誉四方。

我遥望森林苍郁的大山,尽管看不清山上的每一棵树。但我知道,敖汉每一棵树下面都留下造林者的脚印和汗水。可惜树不说话,山不说话,沙漠不说话;如果它们可以言说,会说出多少敖汉人民绿化大地的难忘故事,长久流传。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8日 20 版)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