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局针对近期多起消费者微信转错账维权难事件,向腾讯发出书面《建议函》,并于7月23日进行面谈。浙江工商局认为,目前微信支付存在过度强调个人隐私保护而忽略了用户实质财产权益保障等问题,并提出三点建议:全面落实微信支付实名制;健全交易安全措施;完善事后协助机制。腾讯于8月1日回函书面承诺对微信支付予以整改,整改方案提出,全面落实微信支付实名制,未实名用户将无法微信支付转账。(8月15日《北京青年报》)
用户微信转错账的事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纠纷、维权事件,亦时常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微信转错账虽然是小概率事件,可由于微信用户数量高达数亿之多,每年都有一些用户“中招”,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说不定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用户转错账维权乃是声张自己的财产权益,可微信平台各种不配合,则令维权陷入困境、用户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浙江工商局以此为由进行约谈,迫使微信支付进行整改,有助建立一套纠错机制。
从具体案例来看,绝大部分情况都是误操作,用户没有仔细看清对方名字,或是对方微信名与好友名字雷同,一不小心弄错了,就把钱转过去了。关键的是,即便用户发现转错账,也因微信支付的规则限制,用户无法主动撤回,只能期待对方不接受,或者将款项退回。甚至有时还要打官司,可由于司法机构需要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和账户信息才能受理立案,微信又以保护个人隐私为由拒绝提供,令维权陷入困境。
因此,目前在出现微信转错账维权时,经常会陷入死循环状态,“对方不还钱,平台不帮忙,公安不立案,法院不受理。”导致用户来回奔波折腾,就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讨回,最终往往是求助于媒体、网络报道,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司法机构介入调解,才迫使对方将钱退回来。可这样一来,不仅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耽误用户的时间,效率非常低,维权成本也很高,并非最佳途径。
微信平台提供了支付服务,属于中间环节,且受益于该项业务,理应为用户的转错账负责,不能推卸责任。而且,微信拥有用户的身份信息,在发生维权纠纷时,却不提供相关信息,反要用户自行解决,乃是在推诿责任。浙江工商局表态“微信客服应尽力协助用户追回款项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披露对方真实信息,而不应将个人隐私保护作为万能理由来对抗用户的合理诉求。”则是站在监管的立场,对微信平台的责任予以明确,从而迫使微信支付完善纠错机制。
此次,微信承诺全面落实微信支付实名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验证、积极协助用户维权,全面配合有权机关依法定职权进行调查等措施,相比以往进步很多,至于实施效果如何,还需等待实际操作验证。当然了,由于微信平台没有执法权,只能进行沟通协调为主,不能直接将款项退回。而最好的办法,则是由司法机构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所涉及到的微信转错账纠纷、维权等问题,明确各方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立案标准、程序等,以保障用户的合法财产权益,避免发生不当得利。
作者: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