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汇集志愿社工力量 绘就萍城最美底色

2024-11-19 20:28:0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动员、平台搭建、骨干培养、品牌培育,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推进党建引领“社工+志愿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六社联动”模式,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锚定品牌打造 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

01

萍乡是全国文明城市,志愿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生力军。在萍乡,每5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多年来,全市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踊跃投身于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不断引领社会风尚,做到了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志愿服务,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哪里就洒满爱的芬芳。

从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到推广科普法律知识,从关怀家庭和谐幸福到守护群众平安健康,从关爱困境儿童到救助贫困家庭,从妇女权益保护到关爱老人身心健康,从法律援助到文化惠民演出,到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有37.52万名,注册志愿服务队伍1365个,累计服务时长646.08万小时。

2028461701789982_7.png

在志愿服务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志愿者,有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王振美,全国优秀志愿者叶琼穗,中国好人段华胜、夏云剑,“萍乡保尔”胡启初、党的二十大代表文兰英等等;培育出了一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如龚全珍工作室、“常回家看看”敬老孝老爱老服务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志愿服务在萍城蔚然成风,使萍乡成为一座温暖之城、爱心之城。

2028585374922613_7.png

锚定融合发展  “社工+志愿”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02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我市积极推动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推动“社工+志愿”联动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全市成立了16家社工机构,建立了“县(区)社工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社工站、社区(村)服务点、网格”四级服务体系,实现了57个乡镇社工站全覆盖。这些站点充分发挥了纽带作用,链接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及爱心人士,共同编织了“专业引领、多位一体、协同共进”的社会工作网络,推动了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激活了服务民生的“末梢神经”。

20291197445624029_7.png

社工人才作为党领导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环境。2024年度萍乡考区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考成功人数为2644人,达历年之最。截止目前,我市共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825人,持证社工2058人,占全市常住人口1.14‰,位列全省第一,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低于常住人口的1‰的任务, 成为本市志愿服务的中流砥柱。

锚定群众所需  创新基层治理新发展格局

03

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我市坚持扎根基层,探索多种途径推进“志愿服务+社工人才”与基层治理相融合,聚焦“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引导社会工作者和社工机构发挥专业作用,用好组建团队、规范服务、拓展项目的成熟经验,在基层培育志愿服务队伍,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2023年6月,萍乡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了全市首个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综合型、枢纽型、专业型的支持服务平台。截止目前,中心入驻社会组织42家,累计孵化“朝夕相伴计划”系列项目、“杜鹃花小屋”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等志愿服务项目62个,培训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骨干3700余人次,服务居民群众2万余人次。

20292356465614956_7.png

我市创新“六社联动”机制,凝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社会企业“六社”合力参与基层治理,成效显著。安源区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派驻社工联合社区党组织孵化了269支志愿队伍,培育了7.1万余名志愿者,帮助群众解决社区养老、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治理等问题,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93583894667792_7.png

乘风扬帆新起点,笃行不怠新征程。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强化阵地建设,汇聚志愿服务力量,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让更多人有渠道、有载体、常态化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将加强社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发展,充分释放社会工作人才活力,助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