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自然行者实践团: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2024-09-02 09:14:35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当前,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普遍面临的挑战,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社区多数面临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模式单一和发展动能不足,加之保护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难以摆脱“生物多样性诅咒”,处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怪圈中。

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然行者”实践团在暑假期间,分别走访了云南省亚洲象分布地区的93个村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8个乡镇,深入了解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及社区发展情况,为实现自然保护与周边社区的协同发展谏言献策。

在云南省亚洲象活动区周边,各村小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其主要的生计策略也有所不同。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的曼空村小组依托傣族文化搭建起乡村生态旅游体验平台,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普胜村曾位列普洱市宁洱县的32个贫困村,积极探索咖啡产业发展路径,减少咖啡种植的农药化肥投入,谋划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临沧市充分调动社区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试点种植“大象米”“大象茶”,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保护区和社区共管共建。基于此,自然保护与社区协同发展需采纳因地制宜的方针,探索适宜当地的绿色经济新业态,实现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齐头并进。

实践团还实地调研了玉树州玉树市、囊谦县、治多县、曲麻莱县等地的自然保护主管部门及当地农牧民,深入了解藏棕熊保护情况以及牧户面临的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问题,并运用适应性治理的相关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玉树经验。

总体而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大量中国经验。诸如,在云南的部分地区采取建设亚洲象食源基地及监测预警系统,在青海的部分地区建立棕熊的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能力;并且通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农业科技水平,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等来提高农户承担风险的能力;同时政府积极优化改善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这些举措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当地村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愿,更好地实现自然保护与社区的协同发展。

实践团队将进一步整理调研成果,提交给所在地区主管部门,为当地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也为实现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同贡献北林智慧。

撰稿人:董晓佳  李湘  徐葭露  王皓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