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跨越城乡,探寻第一代农民工可持续生计路径——华东理工大学“白首冀安处”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2024-08-27 09:55:0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深入了解农民工特别是高龄农民工的就业困境,探索构建“互联网+就业服务”的新模式,2024年7月至8月,“白首冀安处实践团队先后前往上海新桥和厦门思明零工市场、浙江和福建工地一线、苏州成功人力集团、上海岱澳公司总部等地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高龄农民工就业服务的需求痛点与市场趋势,帮助农民工搭建就业之桥、实现心有所安

(一)深入民工一线,明晰就业困境

传统的建筑业是高龄农民工聚集的重要领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农民工中从事建筑业的占比达15.4%。因此,团队选择深入浙江宁波、福建厦门等地的建筑工地一线,了解高龄农民工的生计状况与就业困境。

通过深度访谈与实地观察,团队成员发现高龄农民工受到年龄增大、健康状况下滑等因素影响,就业处境不容乐观。在寻找工作的渠道方面,团队成员了解到高龄农民工大多通过熟人介绍和微信群来获取工作信息,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正规的求职渠道。在问及原因时,线上渠道最令高龄农民工担心的是信息真实性与平台正规性问题;在讨论“是否愿意进入零工市场”时,高龄农民工则较为担心收入、稳定性、费用收取规则等问题,这也为团队零工就业服务平台的侧重指明了方向。

image.png

(二)聚焦灵活就业,剖析零工市场

对高龄农民工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对正规的工厂工作变得愈发困难。而由于门槛低、上工易、来钱快等特点,非正规的零工岗位正成为高龄农民工继续留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无奈选择。因此,团队选择前往上海新桥和厦门思明零工市场,实地调查零工市场的建设情况。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上海新桥零工市场,了解零工市场招工与用工的基本情况。通过参与式观察与简单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此处虽然建立了零工驿站,但高龄农民工仍习惯于通过熟人介绍乃至路边等活来获取工作信息,非正规的招聘渠道导致信息对接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劳资双方需求。

image.png

厦门市高度重视零工市场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公益服务、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以零工小市场保障就业大民生。不同于政府购买服务,思明区零工市场由人社部门主办,对供需双方的服务完全免费。同时,零工市场也对岗位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岗位信息真实有效。此外,零工市场还依托数字化赋能零工经济,线上小程序的招工信息、薪资待遇、联系方式一应俱全,这也为团队搭建高龄农民工零工就业服务平台提供了灵感与借鉴。

image.png

(三)学习先进模式,共探发展良策

为破解零工经济中存在的痛点,团队选择前往苏州成功人力上海岱澳公司灵活用工领域的头部企业参访,进一步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零工招聘中的应用,共同探索灵活用工的发展良策。

成功人力资源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机构,提供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岗位外包、灵活用工等一体化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在成功人力资源集团金总的带领下,团队首先从发展历程、价值理念、业务服务、未来愿景等方面了解该集团的基本情况。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灵活用工招聘的重要性,智能算法可以根据求职者的技能和经验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极大提高了招聘服务的效率和求职者的满意度。

image.png

上海岱澳人才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综合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商,深度聚焦消费零售、医疗健康、工业智造等核心产业,为企业提供灵活用工、招聘流程外包等人力资源全链路服务。参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企业通过引入灵活用工,能够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针对零工经济中劳动者权益的保障问题,双方都认为政府对灵活用工领域的监管正不断加强,企业必须重视合规经营,及时了解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在灵活用工过程中享有合理的待遇和社会保障

image.png

躬耕不辍,履践致远。“白首冀安处”团队聚集高龄农民工群体,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劳动者、招工方和用工方三个角度了解当前灵活用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现实问题,探索“互联网+就业服务”的新模式。未来,团队也将秉持“以人为本,共享共赢”的价值初心,不断完善高龄农民工零工就业服务平台的功能架构,为高龄农民工“就好业”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