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千载非遗韵,俯仰皆文明

2024-08-26 11:27:3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探寻其传承现状、艺术价值及市场潜力,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曲阜师范大学“葫芦福禄”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4日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进行实地走访,对聊城东昌葫芦雕刻这一非遗技艺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究。

在堂邑镇路庄新村村委书记王士滨的带领下,实践团队队员首先对路庄村的葫芦产业进行了参观,王书记详细介绍了葫芦雕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实践团队了解到路庄村自上世纪便以葫芦种植闻名,发展至今,葫芦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年产量两至三万。近年来葫芦加工产业蓬勃发展,这不仅给村民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扩大了葫芦的销售市场。

图为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入口处  孟娇月  供图

随后,王书记带领实践团队依次走访了路庄村葫芦协会、葫芦种植基地及葫芦雕刻工作室,对葫芦雕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序、艺术特色等进行了全面介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葫芦雕刻技艺,实践团队在葫芦雕刻工作室内亲身体验了雕刻过程。

实践团队了解到路庄村的葫芦雕刻以烙画、浮雕、针雕的方式为主,产量最大的是烙画工艺。王书记说到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对雕刻技艺的创新,从传统的大众化工艺品逐渐向高端艺术品转变,雕刻技法的不断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和生活需要。如返乡大学生莫俊玲将美术课堂上的墨刻技法创新应用于葫芦雕刻,使作品更具时尚感和艺术感。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葫芦雕刻的表现形式还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实现了葫芦雕刻工艺的精准化和高效化,如路庄村在订单量大时常采用机器雕刻以提高效率。雕刻技艺和图案的创新也使得东昌府区葫芦艺术品更加受到市场的欢迎,销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图为王书记向实践队员介绍路庄村葫芦产业  孟娇月 供图

王书记指出路庄村不仅重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还积极探索将其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通过举办葫芦文化节、开设非遗体验工坊等方式,让游客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开辟了新途径。

实践团队在走访过程中,还对东昌葫芦雕刻省级传承人于师傅进行了访谈,就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未来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于师傅认为,葫芦雕刻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的传承,谈到对葫芦雕刻技艺的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展望时,说道“我觉得可以借助你们大学生的思维,把这个葫芦上加入你们的一些想法,不限题材、不限工艺,自由发挥,我也从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借鉴了很多创新点。所以还是希望年轻人能多去了解非遗文化,用年轻人的创新思维推动我们东昌葫芦的发展。”

葫芦雕刻非遗产业中,年轻人正成为主力军。他们不仅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赋予传统葫芦雕刻新的生命力,还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其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在创新传承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推动葫芦雕刻从单一的艺术品向实用品、文创产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一条集培育种植、创意设计、加工制作、推广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为葫芦雕刻非遗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东昌葫芦雕刻作品展示  孟娇月 供图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小队成员深刻了解到聊城东昌葫芦雕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技艺本身,更延伸到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等多维度。东昌葫芦雕刻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每一刀每一刻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同时,通过此次调研与考察,实践团队增强了自身实践能力,在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得到了提升,也深化了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助力非遗传承,让非遗传下去,深扎根,结硕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讯员 卢倪 王婷)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