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三线精神恒不朽,民族团结谱新篇 ——山东大学文化之旅实践队赴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

2024-08-24 16:48:3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在我国内陆13个省区实施的一场以铁路建设为先导、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国防科技工业为核心、重工业为重点的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建设运动,于1964年决策,1965年开始实施,至1980年结束,跨越三个五年计划。它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一首伟大悲壮的英雄史诗,更是开发大西南地区资源,促进西南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里程碑。值此三线建设决策发布80周年之际,为领会三线精神并增进对当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了解,8月14日,山东大学文化之旅实践队走进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聆听博物馆所承载着的历史声音。

(“人民礼堂”墙饰,通讯员陈莹摄)

步入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大三线建设的巨大雕塑。讲解员告诉队员们,这座雕塑融合了“煤、铁、钢、材”四大元素,既代表着贵州大三线建设在工业领域的主要成就,也象征着大三线建设的伟大精神。在雕塑背后是人民礼堂的巨幅墙饰,“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红色标语穿越时空,引领队员们回到那个轰轰烈烈的磅礴年代,更使队员们感受到了大三线建设者们服务人民、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与英雄气概。

(实践队员正在认真了解时代背景,通讯员陈莹摄)

进入展厅后,讲解员苏娇首先向队员们介绍了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国周边地区面临着空前的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东面,美国驻兵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部,美国占据台湾海峡,并支持蒋介石残余势力叫嚣“反攻大陆”,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南面,美国悍然入侵越南,并将战火烧到了我国边界。此时,中印边界局势并未得到缓和,苏联野心膨胀,同蒙古签订军事条约,在中苏、中蒙边境上屯兵百万,对我国北部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列强环伺的严峻外部形势,党中央与毛主席于1964年做出了“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入侵”的重大决策,并提出了“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讲解过后,队员们对三线建设的大背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唤起了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

(讲解员苏娇向队员们讲解贵昆线修建历程,通讯员陈莹摄)

随后讲解员向队员们重点讲解了贵昆铁路的修建历程。贵昆铁路是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全长639千米,前后历时8年才得以通车。在整个大三线建设中,贵昆线承担了最为艰巨的运输任务,堪称三线建设的“生命线”。据讲解员介绍,贵昆铁路施工时沿线尚未通汽车,大山重重,隧道延绵,暗河、险滩密布,施工条件极为困难。在任务重、时间紧、条件差的情况下,筑路部队斗志昂扬、艰苦奋战,拿出“让群山让路”的气势,凝聚集体智慧,最终完成了全线最艰难的攻坚任务。在工程开展期间,贵州各族人民全力支援、紧密配合建设者队伍,涌现出了大批少数民族模范人物。苏娇特别提到,在贵昆铁路的建造过程中,无数青年才俊主动请缨,从大江南北奔赴铁路前线支援三线建设,更有不少人英勇牺牲,就此长眠在了西南的大山腹地之中,令在场的队员们感慨连连。

(六枝矿区开发初期系列照片,通讯员陈莹摄)

当团队参观至六枝矿区的相关展区时,墙上的一组照片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讲解员介绍称,这些照片都是六枝矿区开发初期的宝贵影像资料。其中英雄洞作为六枝矿区三线建设者们坚定意志的集中体现,更是引人瞩目。队员们了解到,曾有40名三线建设者在洞中共同生活与战斗,面对恶劣的环境与紧迫的任务,仍然排除万难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他们在洞壁上刻下“身居山洞观世界,脚踏群山争先锋”的豪言壮语,不仅彰显了三线人敢为人先、无畏艰难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更成为激励后来人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在了解了英雄洞的故事后,队员们深受鼓舞,更加钦佩于三线建设者们的拼搏精神。

(三线建设时期的机械设备,通讯员陈莹摄)

在后续的参观中,队员们还了解到了贵州省三线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据苏娇介绍,三线建设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投入之多、动员之广、行动之快,在贵州建设史上是空前的。从1964至1980年,贵州三线建设先后开展了钢铁、煤炭与建材三大会战,建成了川黔、贵昆、湘黔三条铁路干线,诞生了六盘水、安顺等一大批新型的工业城市,将贵州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钢铁、建材、国防、电子及航空航天工业基地,彻底改变了贵州工业落后的基本面貌。至1976年,全省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近百亿元,工业总产值较之前翻了3倍。在令人叹为观止的数据面前,队员们震惊不已。更是有队员表示:“这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三线精神标语,通讯员陈莹摄)

在参观的最后,讲解员向队员们详细阐释了三线精神及其意义。三线精神,就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伟大精神。它是广大建设者胸怀对国家的赤诚,心系祖国安危,在艰苦卓绝的长期建设中,与当地各族民众共同缔造的。它是广大三线人集体智慧与共同奋斗的结晶,亦是历史留予当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实践队队长印朝晖表示:“虽然今天的许多环境与条件与当年已经不同了,但是三线人的这种精神是永恒的,更加需要我们去把他发扬光大。”

(实践队员同讲解员苏娇合影,通讯员陈莹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参观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的过程中,实践队员重温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三线建设的峥嵘岁月,了解了一代代三线人扎根深山、缔造奇迹的光辉历史,深入领会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伟大三线精神,决心以三线人为楷模,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发扬三线精神,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队员们还深刻意识到,三线建设的历史也是一首民族团结与民族振兴的长歌。三线胜利的伟大胜利离不开各族人民的精诚团结与全力奋斗,而三线建设又有力推动了各族人民摆脱贫困,走出大山,奔向小康。在三线建设的推动下,各族人民更加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迈向新的辉煌!(文/吴子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墙绘,通讯员陈莹摄)


[责任编辑:辛文]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