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循运河文脉 探“津”彩非遗:天津师范大学寻脉津沽非遗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2024-08-22 08:36:0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中的“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天津师范大学“寻脉津沽非遗队”应运而生。7月20日至今,实践队沿大运河天津段六个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循运河文脉 探‘津’彩非遗”为主题,以“研学—调研—宣教”为主线,探索八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下乡”天津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深耕匠艺筑基,细研文化固本

为实地学习大运河天津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及相关技艺,丰富知识储备,为后续调研及宣教环节打下坚实基础,实践队前往静海区独流镇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静海区台头镇大六分村、西青区大明道津药达仁堂京万红(天津)药业有限公司、西青区杨柳青镇拾肆街村、南开区鼓楼北街风筝魏工作室、武清区王庆坨镇文化中心、红桥区天津回族重刀武术馆及北辰区天穆镇北寺社区等10个实践地开展研学活动。实践队亲身体验了包括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四个类别在内的匠心独运的民间技艺,直观感受到了穿越时空的文化力量以及“数十年如一日”匠人心血形成的精湛技艺。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的醋坊体验制醋技艺

图为实践队在天津回族重刀武术馆研学

图为实践队在天津市南开区风筝魏工作室研学

图为实践队在天津市西青区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研学

聆听匠人心声,凝聚民众智慧

为了解当前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需求,实践队有幸访谈到全国劳动模范陈明友、香塔音乐法鼓第十一代传承人曹桂华、风筝魏第五代传承人魏博文、永良飞叉第五代传承人王文壮及飞叉艺术团成员、回族重刀武术第七代传承人曹宁及穆氏花毽第四代传承人穆怀良等10位相关技艺传承人或负责人。队员们每至一处都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工匠精神”及“劳模品质”在各位传承人身上有了具象表征,每一项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背后都有着艰辛曲折又信念坚定的故事,才使其在新时代不断焕发蓬勃生命力。此外,实践队面向上述研学场地周边的民众进行问卷调查,而后提炼出民众对当地非遗文化的普遍认知与态度以及非遗传承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差异,形成万字调研报告《大运河天津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路径的调查研究》,以创新思维探索切实可行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路径。

图为实践队队员访谈大六分村登杆会长贾立祥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香塔音乐法鼓第十一代传承人曹桂华座谈交流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天津市南开区鼓楼北街进行问卷调研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天津市红桥区西沽公园进行问卷调研

诠释匠心精神,打造宣教矩阵

实践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前期实践及调研成果,打磨出8集大运河天津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片(每集4-6分钟,包括《醋韵时光·独流百年香》、《步步惊心·探秘登杆技艺》、《鼓韵香塔·敲响津门法鼓》、《药医四方·探秘京万红》、《津门纸鸢·探秘风筝魏》、《飞叉绝技·永良世代传》、《武动乾坤·津门回族重刀》、《足尖技艺·穆氏花毽之美》)及相应实践新闻稿,受到地方各级融媒体、学校及学院媒体平台广泛报道。截至当前,团队视频号发布的宣传片已获浏览量10000+,显著提升了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能够吸引公众更深入地挖掘大运河天津段非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助力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此外,师范生队员与实践地携手开发出了相应的8节大运河天津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课程,期望能够成为社区或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本土非遗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队在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综合文化站合照

图为实践队与永良飞叉第五代传承人王文壮及飞叉艺术团成员合照

图为实践队在津药达仁堂京万红(天津)药业有限公司合照

图为实践队在天津市静海区西翟庄镇顺民屯村委会开展宣讲后合照

据悉,寻脉津沽非遗队为“三下乡”天津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天津市重点团队。沿河而行,步履不停。日后,实践队将持续构建起以探索“大运河天津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成果为依托的基层文化育人体系,引领更多青年学子从“象牙塔”走向“烟火气”,逐步落实“非遗文化进社区”宣讲活动,持续以“青言青语”传播天津非遗文化,发挥青年力量助力天津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从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历史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

供稿人:天津师范大学靳子童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