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乡村振兴视域下水果储存与运输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永善县枇杷为例

2024-08-21 15:18:2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8月17日,云南师范大学“智助农兴·慧理果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科技特派员张玉林老师的带领下对永善县玉笋·双凤万亩枇杷产业园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枇杷种植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在产业园内,团队成员与种植户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枇杷的种植过程,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以及销售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团队还实地参观了产业园的种植示范基地。对枇杷的种植环境,栽培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进行了全面了解。

图1 枇杷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

永善县的水果生产主要以枇杷为主,同时兼顾有其他水果品种。在特色水果种植面积19.5万亩中,枇杷种植有8.5万亩,投产4.5万亩,总产4.5万吨,产值为3.15亿元。枇杷种植产业能实现的优势在于永善县独特的气候与其优异的土壤条件。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时间长与空气湿度高;土壤条件矿物丰富,酸碱适中,无重工业污染。由此铸造出其独特的品质。然而,在枇杷的种植与销售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枇杷在市场上并未能充分展现其优势。

图2 枇杷产业园全景照

在交流过程中,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枇杷种植与销售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枇杷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果,在永善县广泛种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永善县的枇杷虽然品质上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一直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名声,并且枇杷的销售主要依赖传统的批发和零售渠道,销售渠道较为单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渠道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二是枇杷的收购价格一直偏低,而运输成本很高,且果农们没有固定的合作商,导致销售渠道不稳定,收入难以保证。因此需要寻找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更高价格的收购商,以保证枇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3 张老师向考察团展示枇杷出芽情况

三为枇杷的品质参差不齐,很难统一达到高标准的要求。即使是在同一果园中,也会因为生长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因此,对于生产者来说,要注重品质管理,从种植、采摘到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才能保证产品的品质。

图4 张老师向考察团展示防虫害措施

四是无法控制枇杷生长过程中气候因素的影响。枇杷是一种比较难以种植的水果,在成熟期遇到高温时非常容易变质,采收期雨水过多也容易导致裂果。此外,如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足,使用有机肥可以提升口感品质。因此,在种植枇杷时,需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种植时间,同时加强土壤管理,以保证枇杷的品质和产量。此外,还需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侵袭,以保证枇杷的产量和品质。

图5 枇杷正常叶片

张老师还说;“我们积极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并注重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口感。通过举办“枇杷王”大赛,我们鼓励农民采用科技兴农、生态种植、良种良法等现代农业理念,为枇杷产业的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并且在种植过程中,我们注重农药的合理使用,确保农药残余量不超过规定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过分追求枇杷的大小可能会影响其品质,因此我们在评选“枇杷王”时,不仅考虑大小,更注重果型、色泽、口感、可食率、平均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综合指标。(由于我们实践团去考察的时间并未处于枇杷的出果成熟期,因此很遗憾没有看到“枇杷王”评选的盛况)

图6 枇杷正常出芽照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由于枇杷的种植效益较高,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种植户,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行业的自律和规范,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为种植户提供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

在经过考察之后,我们与科技特派员张玉林老师进行了充分交流也得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二是提高品控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三是加强合作社的管理,提高运作效率。四是引导农户合理选择种植品种,避免盲目追求价格高的品种而忽略品质。五是加强土壤改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图7 调研团与负责人和张老师交流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永善县的枇杷产业。在种植方面,认识到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包括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适时修剪等。市场调研发现,枇杷销售渠道较为传统,品牌建设不足。实践中也看到物流成本高、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完善物流体系。通过实践,我们对枇杷产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我们对永善县的枇杷产业有信心,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枇杷产业做大做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水果产品。

图8 调研团与张老师在枇杷产业园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