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东师学子三下乡:走进梭梭大讲堂,共植心愿于林旁

2024-08-20 11:53:3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2024年8月18日,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智网护沙·绿色使命”实践团队来到民勤县夹河镇——全国绿化劳动模范马俊河先生的老家。透过生态、地理与历史交织的视角,带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心愿,实践团队对话互联网治沙模式的领军者马俊河先生,走进梭梭大讲堂,开启了一场探索民勤“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之道的旅途。

梭梭大讲堂:生态、地理与历史交织的探索

走进梭梭大讲堂,一面黄绿交织的巨幅墙绘映入眼帘,这是两位美术老师为梭梭大讲堂所绘制的民勤县域地图。地图简洁明了,以黄色和绿色为主,在色彩的浓淡渐变之间,民勤的地理环境被形象的展现了出来。简单参观之后,实践团队成员依次落座,在马俊河先生的讲解下,正式开启了这次课堂。

图为梭梭大讲堂墙绘图。马俊河摄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勤治沙史,马俊河先生首先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民勤地理环境形成的成因——祁连山上消融的汩汩雪水沿着山脉流下,形成了东大河、西营河、杂木河等河流。众多河流与泉水汇合形成了石羊大河,沿着石羊大河,绿茵丛生,一直延申至沙漠深处。在地下暗河和冰川雪水的滋润下,民勤孕育而生——这就是巴丹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生态楔子。在马俊河先生的讲解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被轻松解密,实践团队成员也更加深刻认识到民勤生态治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图为石羊河公园。陈静蕊摄

穿越千年尘埃,洞悉古今变迁。生态之根深植历史,文化之魂贯穿古今。生态问题本质还是社会问题,马俊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带领团队成员穿越时间的隧道,深入了解民勤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马俊河先生不仅追溯了从古代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织碰撞,还详细阐述了民勤如何从游牧文化的摇篮转变为商贸往来的重要中转站,进而历经古战场的烽火连天,到后世的防沙治沙壮举,直至当前引领的产业化治沙新篇章。他巧妙地将这些历史变迁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使实践团队成员对民勤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的人文风采有了更为立体、深刻且连贯的认识。

图为马俊河先生在讲课。韦庭润摄

绿色引擎,生态与经济共舞。紧接着文化寻根的深度剖析,马俊河先生在课堂上以“买一箱瓜种一棵梭梭”的创意实践为鲜活案例,深入阐释了民勤“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他巧妙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精准捕捉社会热点与公众情怀,不仅让“吃瓜群众”成为了生态建设的参与者,更在短短一年内将蜜瓜的价值大幅提升,从几毛钱跃升至一块五六,为农民铺设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绿色大道,开创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图为买蜜瓜种梭梭树的活动图。马俊河摄

理论联系实际,探索迈向未来。接近课堂尾声,实践团队成员对话马俊河先生,将课堂讨论引向深入。“咱的密瓜都是沙地里种的,结出的蜜瓜又大又甜,但这样不会消耗很多水吗?”团队成员陈静蕊提问说。“所有的农作物都耗水,只是在当下环境中相较其他产业它比较合适而已,产业的角色是让百姓活下来”,要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去思考民勤的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目的是改善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民勤要实现的是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平衡,马俊河先生回答道。

心语润绿洲:网聚心愿,绿满民勤

七年前,马俊河先生通过一场“吃一箱瓜种一棵梭梭”的活动召集了万千关心生态环境的网友参与到民勤的生态建设之中。今天,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智网护沙·绿色使命”实践队再次发挥互联网的带动作用,开展“心语润绿洲”实践活动,将源自四面八方的深情厚谊再次汇集,化作一张张满载希望的心愿签,跨越千山万水,抵达了腾格里沙漠的怀抱。

活动前期,实践团队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心愿征集令”,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人关注到民勤这片珍贵的绿洲。一周内,实践团账号下便聚集了百余条真挚的绿色心愿。从“愿沙漠变绿洲,万物共生长”到“愿每一滴水都能滋养生命之树”,每一条留言都饱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活动共吸引了万余次的浏览量,数百条真挚的绿色心愿汇聚成海,彰显了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

这些承载着满满爱意的绿色心愿被精心制作成心愿签,带到了青梭公益治沙基地。十八年过去,青梭公益治沙基地的小树苗早已长成一棵棵高大的梭梭树。今天,实践团队在马俊河先生的带领下踏着细软的沙土,迎着烈日与微风,寻找到了一棵特别的梭梭树。这棵梭梭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枝条向四周伸展,形成了一把巨大的绿色伞盖,为下方的沙土带来了一片难得的阴凉。阳光透过稀疏的叶片,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孤寂的沙漠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图为马俊河先生在梭梭树上挂“心愿签”。韦庭润摄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开始忙碌起来,将心愿签缠绕在树枝上,在挂签的过程中,大家不时交流着彼此的心得与感悟,欢声笑语与沙沙的树叶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动听的生态之歌。

“这不仅仅是一张张心愿签,更是人们对自然、对未来的承诺。”实践团成员陈静蕊感慨地说。每一片心愿签都仿佛是一面面小小的旗帜,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心愿树”下合影。马俊河摄

实践团还在评论区抽取了部分热心网友的ID,在沙漠中留下了独特的标记。马俊河先生一笔一划的在沙地上勾勒,让这些来自远方的支持与关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团队还准备了定制明信片,将这片绿洲的美景与网友们的绿色心愿一同寄出,让这份温暖的记忆跨越千山万水,传递给每一个关注生态、热爱自然的人。

图为马俊河和实践团队的合照。丁鹏摄

【通讯员:韦庭润 舒悦】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