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红色精神的时代交响:交融、共鸣与传承

2024-08-19 09:08:1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机电工程学院“南寻故里,柚践红心”社会实践队跨代交流活动

时间长廊中,红色文化如同一条璀璨的河流,穿越时代的风雨,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7月16日,西南石油大学“南寻故里,柚践红心”实践队走进仪陇县张思德纪念馆,开展“同上一堂红色教育课”红色文化跨代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打破地域和年龄的藩篱,让大、中、小学生共同感悟“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交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运用

张思德纪念馆位于仪陇新政镇,主要陈列张思德生平事迹,按“谷雨时节”、“红星照耀”、“漫漫长征”、“忠魂永驻”及“为人民服务”五个单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张思德同志平凡而光荣的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馆内数字化应用成效显著,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参观者可以深入领略张思德的感人故事以及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当红色历史邂逅现代科技,二者相互交融碰撞,有力地推动了红色精神的交流与传承。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张思德纪念馆合影.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张思德纪念馆合照

共鸣:大中小学生的心灵交汇

7月16日清晨,“南寻故里,柚践红心”实践队邀请张思德纪念馆讲解员肖晓以张思德纪念馆为实地教材,开展“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红色教育课”活动。线下,仪陇县“七彩假期·仪路童行”暑托班的四十位小朋友们和四川农业大学小桔灯志愿者服务队的17名队员在场馆内有序参观。线上以腾讯会议为平台进行直播,实践队邀请了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多个高校,近300名学子云端相聚,共同参与了这堂红色教育课。在张思德纪念馆内,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伟岸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展现在众人面前。实践队成员、小朋友们以及支教队伍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漫步在这条红色的精神长廊,感受着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

图为“七彩假期,仪路童行”同学们实地上红色教育课.jpg

图为“七彩假期,仪路童行”同学们实地上红色教育课

以张思德为榜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激励着青年们砥砺奋斗、英勇前行。在此次活动中,大、中、小学生在同一个精神空间中实现心灵交汇,产生强烈共鸣。无论是天真稚嫩的小朋友,还是朝气蓬勃的大朋友,皆对这位英雄满怀敬仰。

图为拨浪鼓志愿队线上观看红色教育课.jpg

图为西南石油大学“拨浪鼓”志愿者服务队线上观看红色教育课

图为西华师范大学学生线上观看红色教育课.jpg

图为西华师范大学学生线上观看红色教育课

图为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线上观看红色教育课.jpg

图为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线上观看红色教育课

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命力

7月16日晚,“南寻故里,柚践红心”实践队深入仪陇县当地社区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红色宣讲活动。宣讲中以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基因声声颂,红色基因步步行三个板块讲解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等诠释红色文化的生命力。

活动现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齐聚一堂,共同聆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位阿姨带着两个孙辈第一个来到场馆,活动结束后坚持留下,实践队员手把手教阿姨和小朋友制作了中国结。离开前阿姨说道“这个活动让孩子从小了解红色文化,真好。”这就是红色文化的生命力,红色文化绝非仅仅是停留在历史中的回忆或是单纯的文化标识,而是一种能够点燃民族自豪感的火炬,一种能够汇聚人心的引力,更是一股能够有力推动社会不断前行和进步的强大精神驱动力。红色文化能够跨越代际的藩篱,以交融与共鸣为坚实纽带,紧密联结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南寻故里,柚践红心”社会实践队将继续秉承初心和使命,将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悟化作切实行动,坚持传播红色文化,激励更多青年学子与民众,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文/严谋杰 张心愿

图/黄家伟 梁虞麟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