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南京师范大学:“非遗盈坤灿鎏金,古韵征新赴长青”实践团队非遗文化进社区暑期实践

2024-08-14 09:57:14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历史与实践证明:“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文化遗产不应该成为古董,“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应该以让它活起来为目标,让更多的普通人、年轻人能看见“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让非遗里的文化真正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成为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源泉。

为此,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非遗盈坤灿鎏金,古韵征新赴长青”实践团队在暑假以非遗进社区的活动形式,在南京各地社区开展15场非遗体验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认知,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与基层群众生活的深度融合。

(一)深入挖掘,打造非遗体验课堂

丰富多彩的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文明绵延传承的重要见证。纸墨之间,穿越千年,活字印刷见证历史变迁;夸张色彩,褒贬善恶,京剧脸谱传递戏曲语言;以水为墨,一沉一提,漆染制扇寄寓古风雅韵……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品类众多、覆盖领域广泛的非遗依旧闪耀。本次暑期活动将各式非遗带入课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纵深与文化空间,为社区的老人和儿童讲解非遗背后的传统美学,并共同体验非遗技艺,从而吸引更多社区居民了解非遗,加入传承非遗队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添新的活力。

团队成员讲解纸翻花相关知识

团队成员帮助制作竹编团扇

团队成员帮助绘制京剧脸谱

(二)扩大影响,探究不同群体需求

为了让非遗走进群众生活,实践团队通过调查问卷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深入社区走访调研,了解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团队在实践过程中,丰富非遗表现形式,优化课堂设计,增加个性化方案更贴近不同基层群众的品位与需求。既能以社区儿童易于理解的方式获得更广泛的受众,也能吸引老年群体参与互动。扩大非遗活动的影响人群,使其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发掘更多推动非遗传承的切入点,赋能非遗传承与社区治理。

社区居民填写调查问卷

(三)增加张力,加强高校社区联动

此次实践活动深化社校共建,是在传承发展非遗方面的又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社校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青年学生与社区组织合作模式,努力寻求传统文化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一方面,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区活动的策划与举办,多方面、多维度地提升学院志愿者的文化创新发展能力,同时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专业性、高效性。另一方面,社区为活动举办提供平台与服务对象,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推动非遗与传统文化深度普及,形成社区与高校“双向奔赴”的内生动力。

部分团队成员与社区儿童合照

为期一周的非遗进社区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非遗盈坤灿鎏金,古韵征新赴长青”实践团队以高效率、严要求的标准顺利完成今年的暑期活动。团队的精心准备与倾情付出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扬与肯定,充分展现了团队成员专业、自信的精神面貌。年轻人与非遗的双向奔赴,展现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文化见证历史,非遗彰显自信。如何推动非遗在基层社会活起来、火起来,是实践团队仍需探究的课题。今后,学院师生将继续深入学习国家文化政策,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举办更多优质活动,让更多人加入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行列,让非遗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唤醒古韵,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文字 | 刘馨嵘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