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穿行岁月长廊,编织文化新生

2024-08-12 14:57:1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阳,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0日至15日赴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酉阳是一座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800多年的建府史的古城。“层峦耸翠云遮峰,溪谷潺潺绿意浓。”则是酉阳风景最真实的写照。在跌宕起伏的峡江两岸,龙潭古镇是当地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更是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美誉。

溯古龙潭,解密千载水泽谣

龙潭镇的地名由来有着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古时此地干旱频发,民生困苦,某日突然有神龙现身于潭中,随即天降甘霖,解除了旱情,自此以后,这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这一神奇事件,人们便将此地命名为“龙潭”,以示对神龙的敬畏与感激。

14581842272496733_133.jp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走访龙潭古镇。冉东灵 供图

龙潭古镇中最有标志性的建筑,当属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始建于清代,虽不是在古街上最老的古建筑,却是最具特色的古建筑。实践团成员们也有幸听到了青年导游陈潇的讲解。陈潇讲到,王家大院的布局为东西对称布局,且两院的功能各有不同,在西院内有保存完好的绣花楼,而东院则有着不同的功能空间,在一个王家大院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人的艺术生活和日常生活的缩影,这在古建筑当中是极其难得的。

14583528644301717_133.jpg

图为青年导游陈潇为实践团成员进行讲解。冉东灵 供图

院落中的水缸也是引起了实践团成员的注意,院子中的水缸实际作用是在房屋着火灭火用的,而在风水上来说,水象征着财,在封闭的四合院内摆水缸也有八方来财之意。这让成员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将实际的作用和理想的寄托进行有机的结合,让王家大院这颗明珠在古镇老街上熠熠生辉。

寻红龙潭,传承革命薪火情

酉阳之美不仅仅在于那山林间的一抹绿,还有每个人心中的那抹红。而龙潭镇的红色画卷的的第一笔画在了1901年。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龙潭镇的赵世炎烈士纪念馆,去找寻百年前留存的红色足迹。

在纪念馆门口的广场上,实践团的成员们看到了赵世炎先生的铜像。铜像上的面庞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世炎先生的目光,那一双眼眸似乎在找寻中国革命的曙光。1901年,革命英雄赵世炎出生在了龙潭镇上,曾参与过著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法国留学期间成为了中国旅法共产党的早期成员,并且组织过多次工人运动和起义。

14585317961863186_133.jpg

图为赵世炎先生铜像。赵家溪 供图

纪念馆内所陈放的有许多世炎先生生前的用过的笔和本子,以及一些活动的照片。在纪念馆讲解员的介绍下,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到这个藤箱是整个纪念馆内纪念价值最高的文物,是国家三级文物。这个藤箱自14岁世炎先生读书时就带在了身边,在旅法赴苏留学期间也一直带在身边,直至世炎先生牺牲。

这个藤箱记录着世炎先生的思想变化,由保守到进步,由少年到青年,更是记录着一个时代的中国青年思想的变化,印证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选择。赵世炎先生追赶的那一缕曙光现在也已经变成万丈光芒,照耀在世炎先生身上,照在中国人民心中。

传承龙潭,融古今文化新篇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域,酉阳龙潭的常驻人口中就有17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占比最多的民族则是土家族和苗族。实践团的成员们换上了苗族的传统服饰,体验着当一回“苗疆少女”。每一件衣饰上精美的刺绣、每一条银饰上闪耀的光辉,都诉说着苗族祖先的审美与智慧。沿着古街漫步,他们用心感受着苗族音乐的韵律,聆听着传承千年的故事。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与现代宣扬,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共同谱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14590932567878667_133.jpg

图为团队成员在龙潭古镇体验苗族服饰。何曼 供图

近年来,龙潭镇的发展做好了经济文化双轮驱动,以文化资源带动经济发展,再用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文化资源,这样的良性循环也是龙潭镇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寻找到的必胜法宝,在绿水青山中寻得了自己的金山银山。

14592721895440135_133.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基层干部的合影。彭丽燕 供图

本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龙潭镇本土丰富而特色文化,学习了龙潭镇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更是感受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基在于人民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重人科学子将会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编织出文化新生的华章。

(通讯员 张博越 何曼)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