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新农人新担当

2024-08-09 10:31:2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通讯员:李安琪)为深刻理解并践行大食物观,6月30日至7月5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生生不息”多年再生稻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闽北粮仓”浦城县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再生稻种植情况、了解农户的现实需要,科普多年生水稻种植技术,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体察村情民意,实地走访调研

“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队员走进石陂镇,走街访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人文风貌,探寻文化底蕴。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今年降雨频繁,病虫害严重,村民在除虫防治过程中存在困难,导致产量大幅减少,村民希望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减少损失。针对这一难题,实践队迅速调整行程安排,决定把水稻病虫害防治作为调研的重点,力求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维持再生稻产量,保障农户收入。

实践队员对稻田进行取样调查,发现存在的病虫主要为:稻飞虱、卷叶螟、二化螟,且发病率较高。针对上述情况,实践队员立即展开行动: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逐一分析;查阅文献,了解当地气候;在乡镇农技站调查当地农药销售情况;联系专家学者、农业站工作人员咨询并制定解决方案。

再生稻发病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错过了最佳打药时期,二是“烤田“不彻底。针对上述原因,实践队组织开展了《病虫害防治》专题讲座,从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管水、化学防治三个角度对病虫害防治进行普及。并就整理的措施开展培训,对于”如何把握最佳打药时期“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科技特派员现场答疑,并留下联系方式供农户咨询。

图为实践队开展病虫害防治讲座

深入科技小院,擎画振兴蓝图

在林文雄教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先后观看了“再生稻+”模式种植培育大棚,粮油生产线,水肥配比池,育秧基地,再生稻“三保两促一攻”种植技术下的稻田及其附属产业链。科技小院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相结合,建设了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种植的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成功转型。实践队深切感受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伟大魅力。

图为林文雄教授田间指导学生

实践队向周边农户分发宣传册,并为他们讲解“多年生水稻”的优势和栽培管理技术,“多年生水稻”相较于传统水稻而言,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种植周期通常在3年以上,无需每年重新种植,大大缩减了耕种的时间与成本;其次,多年生水稻简化的生产过程减少了对耕地的干预,有利于提升环境效益,稳定的农田生态使一些能够分解温室气体的微生物得以生存,增强了稻田的固碳功能,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图为实践队向周边农户分发宣传册

在科技小院的讲台上,“多年生水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实践队员向农户们热情宣讲这一成果,从理论到实践,从优势到前景,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让村民们听得懂、信得过、学得会。交流中,农户们的眼神从疑惑转为兴奋,那份对新技术的好奇与期待,让实践队员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随后,农户和实践队员与专家对于“多年生水稻”种植的要点、重点、难点进行探讨,科技特派员对农户的疑问进行了一一解答。

以“善”铸魂育人,向好向善向上

实践队员走进社区,开展“节约粮食 从小做起”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小朋友认识粮食种类,了解农作物种植相关知识,为他们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让他们深刻了解”粒粒皆辛苦“。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爱惜粮食的意识,养成杜绝浪费的好习惯。

图为实践队员带小朋友认识粮食和了解农作物种植常识

青年挺膺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他们将接过再生稻发展的接力棒,紧跟林文雄教授的步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工作,探索新型种植技术与套作方式,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向下扎根,才能更好地向上生长。“学如弓弩,才如箭”。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基层一线也是重要的学习课堂,青年学生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把田野热土当作广阔课堂,多读“无字之书”。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去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夯实专业技能、丰富知识储备,在实践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做到厚积薄发、行稳致远,行走大地,走村串户,与群众打成一片,帮助村民实实在在地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