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布,除故宫、国家博物馆等少数重点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这一举措旋即引发社会热议并登上热搜。此番调整,不仅体现了旅游管理政策的适时调整,也折射出对游客体验与便捷性的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旅游业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安全与提升服务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成为摆在各地文旅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取消预约制度,表面上看似是对过去管理方式的简单回撤,实则是对当前旅游市场供需状况、游客需求变化以及科技应用成熟度的综合考量。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言,取消预约并非一概否定预约制度的价值,而是基于“是否有利于游客方便游览”的核心出发点,对管理策略进行的灵活调整。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对旅游服务人性化、精细化的深刻理解。
预约制度的初衷在于控制流量、提升体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因执行僵化、信息不畅、技术障碍等问题,导致游客体验大打折扣。尤其是在非高峰期或客流量不饱和的景区,强制预约无疑增加了游客的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因此,北京市此次调整,无疑是顺应民意、贴近市场之举,体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灵活性和对公众需求的积极回应。然而,取消预约并不意味着放弃管理,相反,它对景区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不依赖预约制度的情况下,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保证游览秩序、提升游客满意度,成为新的挑战。正如专家所建议,景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客源结构,采取更为精细、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如针对不同客群设计差异化的预约策略,优化线下服务流程,增加现场导览与咨询服务,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客流趋势,动态调整开放策略等。同时,对于那些确实因保护需求、承载力限制等因素必须维持预约制度的热门景区或文博场馆,更需注重预约系统的智能化、人性化升级,比如延长预约时间窗口、简化预约流程、提供多语种服务等,以减少游客的不便感。并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收集信息,增强数据安全防护,维护游客隐私权益,是任何预约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长远来看,旅游景区管理应致力于构建一套灵活适应、科技赋能、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管理效率,如智能导览、虚拟排队、在线支付等,减少游客等待时间,提升游览舒适度;另一方面,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沟通,通过社交媒体、旅游APP等渠道,及时发布景区动态、引导错峰出行,实现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
北京取消旅游景区预约的举措,是旅游管理领域一次有益的尝试与调整,它提醒我们,在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环境中,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当保持开放性与灵活性,始终围绕提升游客体验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细化,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还需不断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真正实现旅游为民、旅游惠民的初心。(南京师范大学 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