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华南农大学子三下乡——探人才帮扶模式,助乡村振兴发展

2023-09-05 10:43:15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一、调研地介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大学生的一份力量,华南农业大学积极参与农村振兴工作,推动农村振兴帮扶工作的实施,对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进行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在2023年8月17日,团队前往义合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发掘现行高校人才帮扶模式存在的困境与不足,优化和探索新型有效的人才帮扶模式。活动中对人才驿站的重要人物进行深度采访,并对镇内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对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帮扶模式进行分析,挖掘高校人才帮扶模式现存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可行的建议。

二、调研过程:

(一)8.17 开展人才驿站大学生交流座谈会

8月17日,调研组来到义合镇人才驿站,于当日晚上九点半参加人才驿站大学生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上,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各个调研队伍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接下来在义合镇将要开展的调研进行大致规划。驿站的两位老师十分认真地听了所有队伍的汇报并指出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与在座的同学进行探讨,最终给出比较合理可行的建议,为队伍接下来的调研工作减轻了负担。

此外,老师们还详细地介绍了义合镇人才驿站的架构,告知我们在此住宿和办公的注意事项。我们了解到,人才驿站不仅能给我们提供良好的住宿休息环境,饭堂、直播平台、上课地点、工作室、汇报厅更是样样俱全,这也为我们此次调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支持。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结束后,调研团队与在场的薛思明师兄进行了单独的访谈。薛思明师兄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到义合镇帮扶。访谈中听薛师兄谈其来到义合镇的一些经历,我们深刻体会到脱贫振兴工作的艰辛与工作人员一路走来的不易,团队人员对此深表敬佩。在薛师兄的讲述中,调研团队还了解到当前义合镇人才帮扶模式的大致雏形:目前义合镇主要以产业帮扶为主,主体上通过直播带货、技术指导等方式进行,此外还有教育帮扶和医疗帮扶等。

帮扶过程中难免遇上困难,目前义合镇人才帮扶比较突出的困难是缺少特定领域的人才,比如工厂加工、经营管理等的专业人士。

(团队访谈薛思明师兄)

(团队与薛思明师兄合影)

(二)8.18采访人才驿站管理员、大学生志愿者

8月18日上午,调研团队在准备好采访稿后,联系义合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副队长、人才驿站副站长、义合村第一书记陈建老师,并对义合镇人才帮扶相关问题进行采访。陈建老师在义合镇将近两年的时间,在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了义合镇从“贫”到“良”的发展路径、人才帮扶考核评价标准以及陈书记对接下来工作的一些规划和展望。其中人才帮扶考核评价标准分为五大块——防返贫、人居环境整治、产业、乡风治理、抓党建。调研团队收获颇丰,深知乡村振兴的工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行稳才得以致远。

杨哲宇老师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团队详谈了这两年来义合镇帮扶的变化,特别是对支教条件的改善深有感悟。但杨老师也表示目前人才帮扶仍面临困境,具体的措施将会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团队与陈建书记、杨哲宇老师合影)

当天下午,与驻站的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好时间后,调研团队对两位志愿者进行采访。两位志愿者分享了他们来到人才驿站的初心,作为书记助理,他们平日里也随书记走访调研,积攒了很多的经验,对义合镇的人才帮扶模式有特别的见解。团队收获颇多,也被两位的坚持和贡献深深打动。

(团队与志愿者许心怡、黄梓彬合影)

(三)8.19走访义合村、下屯村居民

为更好地了解义合镇人才帮扶实际状况,调研团队于8月19日分别前往义合镇义合村、下屯村进行走访。团队说明来意后,村民们都十分热情,并积极配合团队采访。在村民口中,我们了解到自帮扶开展以来,不论是村子的基础设施还是教育资源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大部分村民们对义合镇人才帮扶的工作人员都比较熟悉,并对其驻镇帮扶工作深表感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队在村民笑着的脸上看见了帮扶的成效、更看见了驻镇帮扶的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

(四)8.20整理调研结果

8月20日,调研团队在人才驿站讨论、整理调研结果。

(团队合影)

三、总结:

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与义合人们的积极配合下,历时五天的义合之行完美落幕。这一路上,我们见证了乡村的变迁,也感受到村民的淳朴善良。山水有相逢,未来皆可期,调研之旅并未真正结束,它是一个新的开始,日后我们也会尽我们所能,推动高校人才帮扶模式的完善,也希望此行能鼓舞到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时代青年的力量!(撰稿人:刘洋 杨晓君 图片来源:情投义合团队)

[责任编辑:辛文]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